最近,一段小朋友在工厂干活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的小男孩6岁,因为妈妈在工厂从事扣件、穿件等工作,暑假期间,为了让儿子体验生活”,便带着儿子一起去上班。
孩子坐在一堆零件前,戴着手套干起活来有模有样,只不过才刚试了一会,就满头大汗,告诉妈妈:钱还是不好挣,今后要好好学习。
评论下方,无数人为妈妈的教育方式点赞:
这种体验很棒!”这种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尖上的肉,因为疼爱,我们难免经常陷入纠结之中:怕孩子太辛苦,想把最好的都给他;又怕孩子不能吃苦,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于是,一边不停地给,一边不停地教:孩子,生活不易,你要学会珍惜。
但通常,这种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
视频里的这位妈妈,用她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教育孩子,100次说教,都不如1次亲身体验。
1
没有体验过苦的孩子
从来不会珍惜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组数据:
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仅劳动12分钟。
这样的差异令人惊讶。
因为望子成龙”,我们总想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为此,我们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辅导班、训练营,却唯独忘记了一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务劳动。
还记得曾经轰动一时的魏永康事件么?
这个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在别人还坐在高中课堂学习的时候,17岁的他,就已经被中科院录取。
本以为迎接他的是一片大好前程,没想到,还没有取得研究生学历,他就被学校勒令退学。
被劝退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有同学评价魏永康,说他是学习上的天才,生活中的弱智”:
从来不懂打扫卫生,也不会洗衣服,臭袜子到处乱扔,和同学也无法正常交流。这一切,都源自于家庭教育。
因为一心想让儿子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母亲包办了家里的所有事情,除了学习,魏永康连一只碗都没有洗过。
直到儿子被劝退,母亲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过度包办害了儿子,反而指责儿子不争气”。
可悲又可叹。
去年,一则《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出国留学刚八天的男孩,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同学,但他不会。
于是,他打电话向妈妈求助。在妈妈的视频教学”下,他顺利做好了番茄炒蛋。
直到聚会快要结束,他才突然想起,国内当时是凌晨,妈妈是在凌晨四点起床,给他做番茄炒蛋。
看过视频的人,都一片唏嘘:连个番茄炒蛋都不会还留啥学!
没吃过生活的苦,果然不懂体谅父母的艰辛。
为人父母,没有谁愿意孩子吃苦,可是生活本就不是只有一个颜色、一种味道,而是光怪陆离、五味杂陈。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感同身受,学会理解、懂得担当。
2
小时候受过的委屈”
都将是成长的财富”
纪录片《生活在别处》里,讲述了一个超级富二代”小可的故事。
她就读于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女子学校,每年光学费就超过5万美元,周围的同学,都是非富即贵”。
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主”,小可的求学生涯却有点出人意料。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小可全家就搬到了美国。入学时,全班只有她和姐姐两个中国人。
因为语言不通,她交不到朋友,也无法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都偷偷地哭。
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她每天晚上只睡4个小时,第二天实在累得不行,就跑到医务室,恳求护士安排一个病房,睡一节课。
长期保持一个坐姿学习,她的腰受到了严重损伤,最后没法坐椅子,只能跪在地上上课。
这些经历,普通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心疼。可面对记者的询问,小可妈妈却表示完全不会。
她说:
孩子一定要受委屈,不受委屈的话,她不可能长大的。”
如果要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一定要付出这样努力。身体上的一些损伤,给予及时的治疗就可以了。”
现在的小可,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富有爱心、热衷慈善,是老师眼中最有价值的击剑手,还被纽约大学提前录取。
对于网上的各种炫富行为,小可嗤之以鼻:我见过太多条件好的人了,他们没有一个是这样的。”她的价值观,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有一句话说: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是做孩子的保护伞,为他遮挡一切风雨,而是成为孩子的后盾,放他去经历人生的逆境。
总有一天,你和孩子都会发现,那些曾经吃过的苦,早已照亮未来的路。
3
与其说教,不如身体力行
前段时间,郭晶晶和霍启刚带孩子去农场插秧”的一组图片登上了热搜,引来网友围观赞叹。
图片中的一家三口,戴着遮阳帽、卷着裤腿儿,满腿泥泞地在田里插秧,吃着简单的农家饭,却笑得一脸满足。
网友们纷纷感叹:这样的生活体验,才是真正的富养”。
正如霍启刚在微博上说的:
每天都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
与其处心积虑地为孩子规划未来,不如从现在开始,让他真实地体验生活的艰难,学会独立。
有位妈妈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女儿做菜的照片,瞬间在网上刷屏。
10岁的小女孩,堪称生活小能手:放学自己回家,自己买菜、切菜、做饭,动作娴熟,活脱脱一个小厨师”。
图片来源:海宁日报(hainingrb)
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看着这样一个可爱又暖心的小天使,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如何不热泪盈眶?
更难得的是,记者采访的时候,小姑娘说一点都不认为做家务活很辛苦,反而觉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对于女儿的表现,妈妈告诉记者:要她成长,就要她独立,这个过程是在我们的眼睛底下时刻关注着的。”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当你学会放手,让孩子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也许你会发现,孩子能做的,远比你想象的更多,也更为出色。
4
泰国有一则公益广告,特别打动人心。
我没有上过学,我不知该怎么教我的女儿,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从生活中学习。”
在母亲的示范和引导下,从第一次学切菠萝,到学习制作价格标签、画广告语去卖菠萝冰棒,女儿一步一步,从中学到经验,学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的最后,母亲说:也许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我也知道她会过得很好。”
在体验中润物细无声,胜过一切说教和包办。
身为父母,因为吃过太多生活的苦,总希望孩子能少走一点弯路就别走,能少一点麻烦就别烦。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个苦难,对于他来说,都只是一个故事。
人生的崎岖险阻,终究要自己去走;
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只能自己去尝。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爱孩子,就给他勇气,让他去经历、去体验。
而我们,只需要稳稳地站在他们身后,就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