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奢侈化和无度化抚养?或许小皇帝”这个时髦词语,人们早已谙熟于心了。凡是有孩子的家庭,人们都把孩子当皇帝供着,早已不是什么鲜事情。这就是我要讲的奢侈化和无度化抚养。既然我们都把孩子当作皇帝来供养,那么,还有什么不是奢侈化的?还有什么不是无度化的?事实上,这已经是培育孩子的重大弊端。因为我们都把孩子当作皇帝抚养教育,毫无疑问也就导致了对孩子身心成长的严重伤害。致使孩子身心不能健康成长。这也正是今日的孩子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抑郁自轻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亦是当前教育的一大弊端,更是教育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既如此,谁能有此难题的破解之法?不妨听笔者给各位说叨一二,供大家参考参考。
1、尽量按每日3餐的通俗习惯定时喂养孩子。特殊情况可特殊酌情少量为孩子提供食品。到了学龄前后,务必培养孩子一日三餐的良好饮食习惯。不可随着孩子的任意需求而满足之。
2、尽量节制孩子的偏食挑食。特别是暴饮暴食和某日某餐的赌气绝食。要告诫孩子,素食荤食要搭配食用,不可偏食。适口的不适口的,只要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的都得搭配着食用,也不可饥一餐饱一餐的。千万别吃得太肥胖,或者过于偏瘦。
3、孩子一旦有了肥胖或肌体太过偏瘦,要即时提醒孩子节食或加强营养。防止孩子成为事实的肥胖症或发育不良。要告诫孩子,一定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自我的人体形象才会是最优美的,最引人喜爱的。
上述3项的培养目标在于通过定时定量的喂养,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使孩子本能地形成一种规律性的饮食需求。通过节制暴饮暴食和某日某餐的绝食,防止孩子肥胖症的发生和身体发育不良。从而使孩子避免减肥和体弱多病的烦忧。
孩子虽不懂事,但却是最容易引导约束的
4、在餐桌上,不要把所有我们认为最营养最可口的食品一股脑儿地堆到孩子的碗里。特别是通常孩子最喜欢吃的食品,千万不要只让孩子独享。而要教育引导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分享给长辈大人们或同龄人。以此培养孩子形成尊重他人,愿意与人共同分享的良好品质。
给零花钱要符合孩子的正当的实际需求
5、给孩子零花钱特别有讲究。
A.在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的前提下,一般的零花钱给的越少越好(当然,也有孩子本来就具备了节俭品质的,给多给少倒也无所谓)。因为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身上的零花钱揣的太多,他(她)就会有意无意甚至有理无理的把心思放在这零花钱上。他(她)得想想这钱到底该怎么花。什么时候花,跟谁一起花,到哪里花,一任的问题在孩子心里都有困惑不定的时候。因而,往往就会导致孩子在课堂的不安分,或者在学校的不安分。一旦如此,作为一个学生的好坏优劣形象自然就凸显出来,从而影响到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同学们对孩子的认可评价。而且这种认可评价,对于孩子来说,绝不是啥都能理解接受的。而是许多孩子在这种认可评价中都会感受到一些消极的思想刺激,抑或是无辜的心理伤害。最终极有可能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B.给孩子零花钱,务必顾及孩子正当需求的方方面面。凡是孩子的正当需求,我们都要深入了解落实,给予全力支持。即使家庭经济力不能及,也得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无奈和苦衷。至于正当需求之外的给予,就得要慎之又慎了。
C.现如今,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家长大人们,亲朋好友们都时兴给孩子挂挂钱、压岁钱。而且,大人们之间都兴攀比。比谁给孩子红包最大,钱最多。这是导致抚养孩子奢侈化、无度化的最大诱因。我们的这种无端付出足以引发了孩子的穷奢极欲心理。如果长时间下来,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定式的思想观念。他们会认为,原来生活就那么的简单。钱来的就那么容易,即使不想要都不行。因而,他们便只好想方设法去花钱,想方设法把手里的钱花掉。反正,花完了又会有人不断地给钱。于是乎,一连串的问题就无法避免的摆到我们面前。一则,长此以往,孩子花钱的欲望会日趋强烈。二则孩子原本朴实的生活品质自然会难以保持并渐渐奢侈化。三则,由于生活的奢侈化需求所致,孩子的日常生活压力自然会得到难以预料的强化。四则家长大人们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抚育压力也就毫无疑问地凸显出来。这些都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品质,有损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此,笔者特别提请各位读者朋友给予应有的重视。否则,我们给孩子的零花钱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给的红包越大,我们的抚养教育就会越加困难,孩子就越是难以健康成长。
打架斗殴,二者必伤
6、孩子打架吵架是难以避免的事,务必慎重看待并处理。
(1)、学龄前在家里,一般大小的孩子之间为了食品、玩具等,都有可能引发争吵,甚至打架。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不具备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所有言行都有待家长大人们去判定是非对错并给予规范。这就有一个家长处事的态度问题。若能得当,则会双方互赢,要不,则会两败俱伤。笔者不知是不是可以作如下处理。
A.己方孩子相对有理时,就先安慰孩子。如果食品玩具等是别人家孩子的,便可安慰道:别急,等一下他(她或他们)就会分给你的。或者,就会把玩具让给你玩的。要不,待爸妈也给你买,甚至买更好的。要不,我们就告诉他们的爸妈说,他们的孩子是一个小气人,一点也不大方。让别人不喜欢他们。即使希望别人家孩子把食品玩具分享给自己的孩子,也只能用商量的口吻:小朋友,可不可以把你的食品分给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一小块呀?能不能把你的玩具让给(妹妹、或哥哥姐姐)玩玩呀?以后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有什么好东西了,也一定会分享给你的,是吧?但无论怎样,都决不可打骂强求双方孩子。凡是打骂强求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和谐相处,促使孩子形成要强的性格。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要么就偏向于霸气,得理不饶人;要么就绝情冷漠,失去应有的人之常情。如果食品玩具是自己家孩子的,则要耐心引导孩子:要做一个大方的人,不能太小气。小气的人,别人都会不喜欢的。别人都不喜欢我们,我们就会苦恼,不开心的。相信双方孩子也许会有听得懂的时候,问题也就解决了。听不懂,也不打紧的,把自家的孩子拉到一边,在短时的哭过闹过之后,一切都会和好如初的。
B.对方孩子相对有理时,就要规范自家孩子的言行举止。指出孩子的不是在哪里,严厉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让孩子懂点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友爱相处,和谐共享的道理。
C.若都是自家孩子,亦可作上述处理。
(2)、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为了食品和玩具等的争吵打斗肯定会相应减少。而打架斗殴常常会因为此前消极抑郁的心理积淀,交往不慎,情感纠葛,嫉妒自卑而产生。问题解决当以心理疏导为主。
A.教育孩子,凡事要尊重他人在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给自己积攒人脉,给自己脸上增添光彩),不要老是想着自己总是在吃哑巴亏。即使是某时某刻真真切切的吃过什么亏,也未必不是好事。要让孩子懂得塞翁失马,祸福焉知”的道理。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人事交往中,就容易趾高气扬,唯我独尊,言行放荡不羁。从而遭人蔑视,导致心理不平衡。进而抑郁不满,与他人斗气泄愤。严重时就拉帮结伙,无事生非,肆意欺凌。若是如此,则说明孩子的心理已经有所扭曲,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B.要尽量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不要因为别人某个方面比自己强,就心里不舒服,就觉得不应该,从而心生嫉妒,不满于他人,甚至恼恨他人。如果嫉妒心太强,往往就会引发打架斗殴的矛盾,以致深陷孤独抑郁之泥潭。
C.倘能及早发现孩子似有与人不和,吵闹打架的心理倾向,务必及时给孩子以心理引导。教育孩子懂得吵闹打斗都只能有输无赢,两虎相斗,两败俱伤的道理。要告诫孩子,不要凭借家庭政治或经济地位的强势,就可肆无忌惮,以势欺人。要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平等待人,和谐处事。如遇不公,亦不可无理蛮撞。可及时告知老师、家长或朋友,并征得各方意见,然后慎重解除心中困惑,妥善解决问题。还要告诫孩子,也不要因为自己势单力薄而抑郁悲观,总觉得有人要欺负自己,而心中老是愤愤不平。以致有理无理地去寻求心理满足,无事找事,作践他人,吵闹打斗自然发生。无论富贵还是贫穷,人人都只有唯一的一条生命。凡吵闹打斗,没有不受伤的可能。你伤到我有多重,我伤到你就必有多重。谁也无法占到对方的丝毫便宜。给对方肉体上的伤害有多严重,同时给自己心灵的伤害就有多严重。给对方心灵上的伤害有多严重,同时,自我的人格损伤就一定会有多严重。这是生活的逻辑,无可辩驳。
D.如果孩子之间打架斗殴已经发生,一般地说,学校领导及教师皆能秉公处理。而在家长却难以从公而断。家长往往站在至亲骨肉的立场,肯定自家孩子有理,而无端指责对方。其实,这不是教育孩子应有的态度和做法。凡是打架(互相殴打)都是双方皆错。即使双方势力有强弱之别,其中含有一定的倚强凌弱的因素,弱势一方也没有理由跟对方对着干。既然知道己方弱势,就应该想方设法避开强势一方的锋芒,决不可与对方对着干。所以,作为家长大人们在处理打架斗殴事件的过程中,给予双方各打二十大板才是明智的选择(除了依据法律各方应负的法律责任有差异之外)。如果我们凡是都只强调对方的错误而大加责罚之,却忽略了自家孩子的错误而纵容之。自然就有可能铸成溺爱孩子、纵子行凶的极端错误。那样的话,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势必就成了一句空话。另外,当场对双方的教育批评还得跟各自私下的教育批评相结合,也许才能奏效。要不,我们当场的教育批评往往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孩子打架斗殴如若处理不得,都会在孩子心里烙下不同程度的印迹,都会影响孩子积极快乐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形成。弄不好,就会蒙上心理抑郁的阴影。我们切不可大意。
孩子耍赖犯泼,重在温情呵护,因势利导。
7、孩子耍赖犯泼,不可放任。耍赖犯泼并非天生本能,而是后天大人们的溺爱娇惯所致。通常情况下,孩子只有在自我的生理和心理(即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才会有可能耍赖犯泼。而孩子的这种需求,却又常常是他人难以给予满足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教育引导问题。那么,该如何处理,才能让孩子克服耍赖犯泼的坏毛病呢?我想,如果我们从尽量满足孩子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放任孩子的需求欲望的话,久而久之,或许孩子耍赖犯泼的毛病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所以,我们不能放任孩子耍赖犯泼的行为,必须正面引导,严格规范。
(1)、务必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正当需求,哪些属于不正当需求。我们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但是,从家庭条件或者其它原因,我们也不是必须给予满足。个别情况,还必须严禁满足。比如,在饮食方面,孩子想吃什么,都是可以的,属于正当的需求。然而,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我们却又的确不能给予满足。例如,孩子在患感冒期间,就必须有诸多禁忌,决不可满足孩子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孩子怎样耍赖犯泼,都不能因为心软而满足之。否则,稍有纵容,就会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故而,当孩子有这种耍赖犯泼的情状发生,我们必需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耍赖犯泼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使其从自己的不良行为中醒悟过来,回到应有的快乐生活之中。
(2)、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需求有许多都是不正当的,而孩子却全然不知。只要是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就会不管不顾地耍赖犯泼,且无法以理疏通。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往往会令我们不知所措。很多时候看到孩子的哭闹情状,我们就心疼孩子,就会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就只能是给孩子以需求满足。如果这样,循环往复,孩子耍赖犯泼的毛病无疑就被娇惯形成。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其它各种良好品质的培养形成。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娇惯,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庭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孩子的这种毛病呢?笔者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知可否为读者朋友借鉴。我的办法就是,当孩子无法以理疏通时,就干脆任其自然。他们要哭要闹,就让他们哭个够闹个够;他们要滚地犯横,就让他们滚个够横个够。所有人都不要去理睬他们。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这种劝慰不了的行为,总是会有一个止境的。如果我们都不去理会他们,他们势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原来已经毫无意义。孩子势必就能在醒悟之后停息下来。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孩子自然会克服耍赖犯泼的坏毛病。同时,养成积极看待生活,快乐度日,大方做人的良好习惯。
总之,把孩子当作皇帝”供养,就是一种奢侈化无度化的抚养方式。就是一切都听凭孩子的,满足其任何正当的或不正当的需求。这种抚养方式,的确是弊大于利的。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隐患。社会各方很有必要引为高度重视。在此,特别提醒各位的是:最好是用抚养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的孩子之方法抚养自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