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肠胃中遗传基因,生物酶、微生物的三角关系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至今为止,我一直都在谈“胃肠”的问题,而胃肠的功能根据胃、小肠,大肠等部位的不同,功能也不同。

肠胃中遗传基因,生物酶、微生物的三角关系

  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消化。胃会分泌出胃液——一种强酸性的液体,可以溶解进入胃部的食品。同时,胃部还可以分泌出蛋白质分解酵素——胃蛋白酶,它能将进入胃部的食品分解成易消化吸收的状态。此时,因为在胃部进行着消化活动,所以还不是吸收的阶段。

  顺带说一句,胃里充满了强酸性的蛋白质分解酵素,但是胃却不会发生“自溶现象”是因为厚厚的胃黏膜好像给胃壁做了一个保护涂层一样。因此,如果患萎缩性胃炎的话会使胃黏膜变薄,那么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就会被破坏,胃壁就会被自身的消化作用以及其他的化学物质所损伤,进而转化为胃溃疡、胃息肉增生、胃癌。

  接下来发挥吸收作用的是小肠。小肠的肠管会分泌出消化各种物质的消化液,食品被分解成能够被肠壁所吸收的物质。

  很有意思的是,胃是强酸性的,可是肠的内部却是弱碱性的。

  从强酸性到弱碱性的转换是通过小肠的上部、十二指肠的中部分泌胰液来进行的。食品从胃部流向十二指肠的瞬间,为了中和强酸,需要强碱性的胰液的配合,这样一来肠内环境就变成弱碱性了。如果胰液不足的话,不能很好地起到中和作用的话,肠黏膜就会被强酸所侵害,会进一步引发成溃疡性疾病。

  肠内之所以是弱碱性的环境,是因为在肠内运作的消化酵素需要在一定的碱性浓度环境中才能活性化。体内环境如果呈现碱性的话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小肠而言,消化酵素无法在酸性环境中好好工作。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消化通过消化酵素完成,而吸收是怎么完成的?

  吸收是依靠小肠肠壁的突起部分——“绒毛”部分来完成的。

  绒毛突起的高度只有1毫米左右。这个小小的突起,就像毛毯上的毛毛一样铺在肠壁上。而且,在绒毛的表面有更小的突起,这些突起的物质被称为“微绒毛”。小肠的吸收作用正是通过这些细小的微绒毛来实现的。

  因为有绒毛和微绒毛,小肠内部的表面积扩大了约600倍左右。人们经常说如果把小肠展开的话,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指的就是把绒毛和微绒毛全部展开的时候。在微绒毛中分布着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葡萄糖和氨基酸被毛细血管所吸收,脂肪酸和甘油酸被淋巴管所吸收,然后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肠内细菌就寄居在绒毛和微绒毛的间隙之中。

  肠内可以产生消化所必需的酵素,及时将对人体不宜的有害物质排除到体外。

  从胃部进入小肠的东西是如何给胰脏发出通知的呢?胰脏是如何计算分泌出多少可以起中和作用的胰液合适的呢?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过胃都消化后已经混杂在一起无法辨认了,要分解这些物质需要多少的生物酶(消化酵素)来配合,其实很难计算清楚的。实际上,肠道是如何进行这么复杂的作业的,至今为止人类并没有揭开谜底。我在想,肠道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作业,也许是因为“细胞和微生物的信息交换”。

  肠道内的模样是怎样的呢?比起肠壁细胞,肠内细胞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分泌出消化所必需的生物酶也是肠内细菌的功劳。当然,肠壁细胞也可以生成生物酶,但是肠壁细胞会生成多少量的、什么种类的生物酶,要根据肠内细菌的状态不同而发生改变。另外,根据体内生物酶(体内酵素)的保有量不同以及根据当时身体状况不同,体内细胞所分泌的生物酶的量也有所不同。

  正因如此,肠内细菌和体内细胞的信息交换是很有必要的肠内细菌和体内细胞相互之间交换着信息,随着信息交换的不断重复,由此来决定最为合适的生物酶生成法。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细胞中的遗传基因,由此生成生物酶。

  这样的信息交换,不是只单纯存在于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中。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控制免疫系统,所以才有肠内细菌和体内细胞的信息交换。

  当然,仅仅依靠肠内的信息交换是无法收集到有关人体的所有信息的。这里希望读者一起考虑的是,在我们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在皮肤、口腔、鼻腔、阴道、胃肠等和外界相关联的部分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实际上,这些微生物总是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于是,它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传达给离自己最近的细胞,细胞通过“血液”等循环将信息传达给免疫系统的中枢神经——肠道,然后将信息传达给全身,由此来维持健康。

  肠道不但负责吸收营养物质,还负责接收跟免疫有关的信息,最后再把信息输送到全身。

  也就是说,遗传基因、生物酶、微生物之间所进行的“三角信息交换”掌管着我们人体健康的最根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