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祖辈与父辈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带给我整体感受,及个人观点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祖辈与父辈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对于在现代家庭中,因父母都要工作,保姆和祖辈也就随之参与到 0-6 岁儿童的早期教养过程中,那么自然也就难免产生教养不同调的问题。"家庭成员"间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则易产生分歧,甚至发生争吵。而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总是看着父母在自己的面前吵架,那么他的大脑发育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成年后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大人们当着孩子面产生教养分歧,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产生罪恶感,同时还会带来让孩子不安、情绪不稳、人际关系差等弊端。所以,在教养过程中,"家庭成员"首先要了解自家孩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同时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学习、经常沟通、优势互补,在孩子不在场时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其次,聪明合理的分配教养责任,参与教养的人员可以共同讨论教养孩子的理念与方法,经讨论确定都能接受的教养模式,选择适合的执行者;

另外,学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成员间的育儿分歧,避免在孩子面前因教育意见不同而发生争吵,毕竟沟通重于争执,教养同调才是重点,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中发现,"家庭成员"在参与 0-6 岁儿童早期教养的过程中,存在教、养分离的问题。实际上教养者应正确认识教与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对应于心理发展,"养"对应于心理发育。

因此早期教养中,要注意"教"与"养"二者并重,把握好这中间的度,将其有效的融合,益于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促使早期教养发展方向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首先,教育在不断进步,"家庭成员"应更新固有的观念,认识到"教"的因素实际也隐含在"养"的过程中,在"养"的过程中往往蕴含着很多事物在慢慢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不能说在教养中只负责带好孩子即可,因为它们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夸美纽斯所说"教育即生活"一样,要让生活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次,长辈们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无意"教"和有意"教"有机结合。

因为婴幼儿正处于善于模仿阶段,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据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从主到次依次为:电视、图书、同龄人聊天、报纸、长辈、讲座,可见,我国家长主要是从电视、图书、报纸等传统媒体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因此,早期教育除了单一的专家讲座形式,还可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一方面,借用传统媒体的平台,丰富其中的早期教育内容,并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像电视可增设类似《育儿大作战》这样的早期教育相关节目,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有成功育儿经验或有育儿困惑的父母或其他长辈等参与节目;

总的来说,我认为出版社可出版指导早期教养实践的读物,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合作,并将之形成一系列;报纸可请早期教育专家执笔撰写文章,投放到早期教育专栏内,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也可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为在陪伴孩子与工作压力间存在冲突的"家庭成员"提供便捷途径,此外还可促进国内外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促进婴幼儿早期教养质量的提升。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喜欢此次分享内容,欢迎点击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