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养育孩子过程中,为什么总是很焦虑?

现在90%的父母都在焦虑,孩子内向的怕不擅交际以后会吃亏,外向的又怕没有界限感招人烦;爱学习的怕学成书呆子,不爱学习的又担心以后找不到好工作;爱运动的害怕磕着碰着,不爱运动的又怕不锻炼影响身体......。

我带娃过程中也曾焦虑,吃不好睡不好焦虑,手机电视看多了焦虑,不和人打招呼了也焦虑,就像安了灵敏的感应器,能感应到孩子身上的任何波动。一直在焦虑中煎熬着,然后变得更焦虑。可是不管我怎么焦虑,孩子身上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

后来通过经常反省,观察身边焦虑的父母们,我发现带孩子过程中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孩子只是作为一个发泄的载体!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有这样的心理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过的不够好,所以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好。

比如我会焦虑孩子睡觉的问题,是因为我自己的睡眠不太好;焦虑孩子吃不好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没有吃的营养跟不上身体不好,其实所有我焦虑的问题都是自己身上有的并且很在乎。

所以要想带娃不焦虑,先认识自己,识别自己的焦虑,不要把让孩子成为我们焦虑的发泄对象!

###

我觉得现在有很多焦虑是来自于父母的攀比心,虚荣心,就说我吧,儿子九岁,这一次期末成绩实在是差,那么老师就会给我压力,公开的说哪些同学没考好,好好的利用暑假时间反超,所以我这个暑假特别烦躁,总担心他以后成绩就这样了,以后怎么办之类的,暑假就给他补课,,还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如别人,看看谁谁谁以前成绩比你差,现在都考得比你好啊,其实孩子心里比谁都难过,唉,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反省中????

###

1.孩子厌食挑食不吃饭。

2.孩子的健康,两三天老往医院跑。

3.孩子的性格,有的不爱说话,有的大吵大闹。

4.条件不好,不能给孩子在好的环境生活。

5.不能给孩子找到好学校。


也许你太想当一个好妈妈了,太想当一个100分的妈妈,其实,心理学家说,当个60分的妈妈,要比当100分的妈妈,对孩子更有好处,当你知道了这些,会不会有点减轻压力了呢?不要逼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我来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是一个宝爸,和孩子他妈一起抚养宝贝,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照看,目前儿子刚过两周岁。谈起带孩子确实又爱又恨,爱的是你想给孩子尽量好的生长环境,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静心呵护,希望他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所以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抚养孩子。但有时候也会烦恼,也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和宝妈发生争吵和不愉快,也是因为孩子的调皮,和对待如何养育孩子方面应该怎么做而发生分歧。

我想大多数家长和我们一样,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小孩营养方面不会缺,但是今后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会是家长们更加关注的重点,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乖巧,今后上学学习成绩要好,还要会一些艺术方面的能力,或者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所以现在很多孩子累,家长也累。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养孩子真的花费不少,吃方面不说,希望他吃好的,费用自然要高,后期的学习择校、兴趣培训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很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也会感到养孩子的艰辛,一个孩子面临那么多问题,两个孩子就是双倍。

我是一个平凡的宝爸,这是我目前养孩子的心声,可能不够全面,但都是自己的心声,希望大家不喜勿喷,文笔不好,望谅解!(附上我家儿子照片)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焦虑一直伴随着整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与病理性焦虑不同,现实性焦虑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现实威胁的事实相适应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

那么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有:1、刚生孩子并带孩子因压力太大而焦虑。刚生下孩子,许多新手妈妈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往往手忙脚乱,妈妈们本身体带有伤口,完全没有康复,就得照顾孩子,加上熬夜,这时候爸爸们因工作忙,顾不上妈妈们和宝贝,妈妈们很容易产生焦虑。

2、新生儿出现状况时,妈妈们判断模糊时也会产生焦虑。新妈妈们孩子出现状况时,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新生儿出现不停苦闹时,才有所察觉,由于孩子的苦闹往往也会失去耐心,影响判断思维,心烦意乱很容易焦虑。要是爸爸们一起去承受,焦虑有所改变。

3、孩子经常饮食少或便秘时,也会有焦虑。孩子不能正确表达言语,这时孩子经常好好不吃饭,身体消瘦,并且还经常便秘,让父母感到身心疲惫,即便给孩子好好做饭,就是好好不吃饭。

4、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我想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好,可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孩子学习也会焦虑。

以上几种情况都会产生焦虑,每个父母在对孩子整个养育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加上工作压力大,焦虑也时常发生,有时严重时得焦虑症,忧郁症等等,因此,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对于焦虑的正确做法是调整心态,不断总结,心胸开阔,适当选个好天气带孩子外出,看看周围的环境,或散散心,自己调节心情。焦虑不要成为我们的负担。

###

世界上没有一本教科书”是用来教我们怎样做最好的父母,怎样养育出最好的孩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地鸡毛”中学会铁骨铮铮”。

随着宝宝呱呱坠地,我们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蜕变。从此我们有了新的称呼:父母。在此之前我们可以任性、可以冲动、可以害怕、可以懦弱、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不醉不归的宣泄。可以一切的不可以!但是,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我们就要跟所有的狂妄任性和自娱自乐说拜拜~取而代之的是育儿知识、奶粉辅食、陪玩哄睡、辅导作业、接送上下学、陪读之路、中考高考……这不是妥协!这是责任!也是爱!!!

如今的社会发展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社会的建设尤其离不开人才。无论是为了自我体现还是为了社会贡献,不得不承认,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打上了只许成材,不做庸才”的包装。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这成材”的道路上将要负担起超乎孩子们两倍的压力!

孩子就像父母种下的盆景”,父母爱他胜过爱自己。更不能忍受任何的旁逸斜出,及时修剪,正确引导,时时呵护,不敢有半刻松懈。这其中倾注的感情和时间还有金钱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养育一个孩子,是两个大人投入一生的成本来换取他的成长。开心吗?开心!骄傲吗?骄傲!心酸吗?心酸!焦虑吗?焦虑!辛苦吗?很苦……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账单吧,纯属娱乐哈~

一、倾注的感情与陪伴:

孩子还小时,我们得注重他三岁之前的童年幸福。所以父母双方就会牺牲其中一方的事业来陪伴孩子的成长。三岁前的孩子,是最难带的,每天翻箱倒柜,调皮捣蛋,偶尔还生个小病,简直能累死爸爸妈妈们。

孩子慢慢长大,有了心理活动和自辩能力时,父母得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不让孩子沾染恶习的前提是父母要做到:戒手机、戒游戏、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光盘行动、不讲脏话等等。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真的好难。

孩子上学了,父母还得做好老师的辅助工作那就是给孩子辅导功课!人家都说不做作业父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孩子天性爱玩,还不懂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眼看快晚上十二点了,作业还有一大堆!很烦躁想抄家伙有木有?!父母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还得有辅导作业的能力啊?每天晚上九、十点都能在家长群或是好友群看到这样的这题怎么解答啊?求告知啊”这题怎么这么奇葩啊?!”……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陪读大家都不陌生吧?电视剧中还有现实生活中陪读的家长有很多!我有个朋友说她的青春都奉献在了陪读路上”!这些年要是不陪读她都可以赚100万。她说这话一点都没有夸张,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可怜的母亲。

二、不求回报的金钱投资:

碎钞机”吞金兽”多么可爱又形象的比喻。都说养儿不易,实际上大部分的焦虑是经济上的问题。现如今养育孩子不单是吃饭穿衣和上学,从幼儿园择园开始,家长们一路停不下来了也不敢停!必须花大价钱上最好的幼儿园!”给咱孩子得报贵族幼儿园!”还是花钱上私立小学吧,小学可是孩子的奠基石啊”还是买这儿的学区房吧,为了孩子再努力拼几年吧~”人家的孩子都上钢琴课,有专门的钢琴老师,咱孩子不能落在后面!”……诸如此类的比较数不胜数!据统计,养育一个孩子到上完大学最保守的投资是三十万!即使父母肩膀上扛着房贷车贷等等一大笔开销,但是对于孩子,父母从未吝啬过!!!给孩子最好的且不求任何回报是父爱也是母爱。

总结了这么多,好像怎么也说不完。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精神的寄托,是我们的希望和爱的结晶!养育他虽然辛苦焦虑,任重道远,可是也正是因为有了孩子,有了这亲子关系和养育之恩,才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为什么焦虑,追根溯源不外乎是孩子与家长期望值相反或者不达标。举个很简单例子,回家路上,家长想要走大路,孩子偏偏要走小路;中午吃饭,家长想在家里做了吃,孩子偏偏要去叫外卖;周日家长说去补习班,孩子却想去游乐场……

长此以往,家长会变得焦虑甚至暴怒,为什么你要与我对着干?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听话?其实家长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是不是也会觉得妈妈为什么不能好好听我说一回话?孩子也是人,虽然小,却也有自己独立思想,同样期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尊重!现在有些父母特别喜欢为孩子操办一切,而且觉得我是父母,作为孩子你就得听我的,哪怕我是错的,根本不关心孩子是否乐意!也压根不会考虑是否需要同他们事先商量一下!

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从我做起,如此你便会越来越和孩子相处融洽,而且孩子也会越来越相信你,越来越听你的话!

###

分两个阶段,学龄前和上学后。学龄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个阶段,不管出牙,学爬,走路,说话,都会出现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这个时候,家长往往就会很焦虑,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迟缓,其实完全没必要,真的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只要大阶段能跟上,就让孩子自然生长,不要急于进补各种营养素。上学后,闹心的事情才真的多了起来,辅导作业,上兴趣班,这个真的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还是建议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来,不要盲从和跟风,选择适合孩子的,选择孩子喜欢的,多陪伴,才是硬道理。理性育儿,减少焦虑。

###

感谢邀请。确实,现在的父母很焦虑,尤其是妈妈们,每天都在互相传播焦虑。认真的研究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别人家的孩子又报什么班了,又get到什么技能了。如果开始读书,从小升初开始,一路焦虑。


我们的父母,显然没这么焦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是散养”长大的。我们的父母最少都有两个孩子,三个的很常见,多个孩子多双筷。他们不用担心孩子成不成材的问题,反正长大后都差不多,也不用操心孝不孝顺的问题,一只鸡不叫,总有另外一只鸡要叫”。但我们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了,独生子女政策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让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父母普遍的焦虑源头。于是,我们花了大量的心思,对孩子进行精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回顾我们走过来的路,很多当时还不错的选择,事实证明还是短视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们的父母,在替我们进行高考志愿选择时,绝对没有想到今天的制造业会这么郁闷。我们一窝蜂的进行孩子同质化的培养,会不会让这一代孩子没有特点?这又是一个新的焦虑,未来只能确定是不确定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尽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