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小腹部和腰部疼痛。重者疼痛时面色苍白,头面部冷汗淋漓,手足冰冷,甚至昏厥。每逢一次行经,真象遭了一次劫难一样。当然,如果只是行经时小腹部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这还是正常现象,不能属于痛经。
患有痛经的妇女,如果经医生检查没有发现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就应当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方面,在行经期间,少吃或不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酸醋、辣椒、榨菜、冷饮、凉拌食物等。宜多吃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淡水鱼等。
治疗痛经,按照“通则不痛”的原理,以通调气血为主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辨证治疗,而以前二种比较多见。
一、气滞血瘀痛经:
平素性情抑郁,或忿怒过度,肝气不舒,易于造成气滞血瘀痛经。常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不畅,血色紫黑,夹有血块,块下后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宜调气活血,行瘀止痛,服妇女痛经丸。轻者用验方:红花、香附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寒湿凝滞痛经:
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甚至牵连腰脊疼痛,腹部热敷觉得舒服,月经量少,颜色黯红,有血块,舌质黯,舌苔白腻。治疗应当温经散寒,化瘀利湿。可服益坤救苦金丹或痛经丸,也可用肉桂、片姜黄、木香各15克,研成细末,米醋调,搓为小丸,行经期间,每日开水送服3克。
三、气血虚弱痛经:
行经期或行经后,小腹隐隐疼痛,喜欢揉按,月经量少、颜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白。治疗方法为补气益血,除了吃有调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外,可常服八珍益母丸。
四、肝肾亏虚痛经:
行经之后小腹隐痛,月经色淡、量少,腰部酸软,头晕耳呜,舌质淡红,舌苔薄。治疗宜调补肝肾。平时多吃些山药、桑椹、黑芝麻等食品,服用黄精丹。也可用中药调肝汤,处方如:山药10克、阿胶10克(烊化和服)、当归10克、白芍10克、山茱萸10克、巴戟天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