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说:我 14 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习到怎么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姑妈佩帕的肖像画》毕加索,14岁
《自画像》毕加索,90岁
在这位天才的画家眼中,成年人或许体力、语言、智慧完胜幼小的孩子,但是对世界的感知力、好奇心,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孩子是天生就有,而且比成年人更敏锐的。
这样的能力恰恰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以往的画家对它的了解又太少,这才让毕加索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孩子靠什么了解世界?
01、感知觉,孩子打开世界的门孩子出生在世界上,看见颜色,听到声音,闻到气味,感到温度等就是感觉;看过、摸过、尝过一个苹果,在大脑中产生苹果的印象这便是知觉。
感知觉就是感觉、知觉的统称,这其中大有讲究。首要的就是对于不同的感官,生理发展规律也是不同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哪怕未经引导也会不断自我探索。
1、视觉
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视觉,但要2个月时才能注视物体;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的人和玩具;4~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从5~6个月起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月亮,街上的汽车等。
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视觉的训练,可以在床头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使孩子躺着能看、能玩,促进视觉的发展。随着孩子的长大,大人也应该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用眼睛感受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
2、听觉
孩子初生时听觉并不灵敏,到出生后2周,可集中听力,把头或眼睛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3个月时即有定向反应,能转向音乐传来的方向。
因此,3个月以下的婴儿,妈妈首先应该与他交谈,给孩子玩各种发出音响的玩具。3个月以上的婴儿每天则可听几分钟柔和的音乐,逐渐延长时间,可丰富孩子的情感,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
3、味觉
新生儿出生后味觉就相当灵敏,对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孩子的饮食也要注意味道上的变换,提高味觉的灵敏度。
6个月后,孩子进入口腔敏感期”,他们开始用口腔感觉食物、认识食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这个时期会持续到1岁多一点,大人们会发现在这个期间无论怎么阻止,小宝宝总喜欢把手放进嘴里并且吃的津津有味,这就是孩子在无意识间进行味觉的自我训练了。
4、嗅觉
3个月后,孩子的嗅觉才变得灵敏,能逐步辨别各种气味,因此,孩子在进食或接触具有独特气味的东西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妨先让孩子闻一闻,看一看或摸一摸。
很多孩子到了半岁左右开始认人”,陌生人抱着会哇哇大哭,研究显示这时候的孩子并非从视觉上认识了妈妈,而是从嗅觉熟悉了妈妈身上的味道,于是陌生的气息就会被视为危险源。
其他如触觉、温感也是训练的范畴,比如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孩子对外部冷热特别敏感,缺乏适应能力,这也与婴儿长期呆在家里,无法感受外界温度相关。
02、玩耍,最佳的锻炼感知觉方式如果说3岁前的孩子都在跟随自我本能来进行感知觉锻炼,那么在幼儿时期,假如我们的家长能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知觉,就能促进孩子智力、创造力的发展。
很多父母已经能认识到好动是天性,由此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孩子们更愿意在游戏中,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
他们自己没有选择玩具的权利,父母却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结构坚固、好清理的玩具,比如积木、无毒塑胶玩具等,这些玩具比金属、毛绒玩具更安全健康。
关于游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孩子迷恋电子产品,被绚丽的特效、喧闹的背景音乐吸引,但是强光会损害孩子视力,过于嘈杂的打斗声也会损害孩子听力,强烈的感官刺激会让孩子今后面对作业本、黑板这样色彩丰富度更低的事物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把手机、平板交给孩子玩,固然能让孩子玩”得精神奕奕,但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弊大于利的行为。
家长们不如把孩子的探索欲深植在大自然中,陪同孩子打开房门,跑步,骑自行车,认识伙伴,感受绿草、暖风和夕阳,观察小鸡如何孵育,辨认彩虹的颜色,学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了解新鲜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