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Liu&川妈
上个星期,清华开学了。
除了国民才女”武亦姝、围棋七连冠”柯洁、 裸分最高730分的状元杨晨煜,还有一名新生也非常引人注意。
他就是年龄尚不足15周岁的鹿泽宇。
朋友微信群里,大家热烈讨论他的神童”事迹,连连发出惊叹:
幼儿园前已经识字3000多!”
上学前,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轻松拿下!”
没上一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
有人更是感叹: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这样厉害,我们不提前学怎么办,起步晚、步步晚。”
是啊,快开学了,原来还犹豫要不要给娃报个数学夏令营,看来必须的啊。”她家娃开学才上大班。英语辅导班,也不能少。四岁孩子的英语词汇量都有1500......”
我们真的要这么着急,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这学那,提前抢跑吗?
如果,我们去问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伯顿·L·怀特先生,他会果断地回答:
不需要。
孩子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并不相同,而在0-6岁,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而是性格和社会能力的养成。
鹿泽宇,他也许是个例外。
10—6岁:性格养成
教育学家把3-6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性格如同潮湿的水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此后,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性格逐渐固定下来,除非遭遇重大转折,否则很难再有改变。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如何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性格呢?
性格养成,需求说了算。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成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满足孩子的其他需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满足安全需求父母是家庭的支撑,是孩子人生的支点。亲子关系越和谐,孩子的性格越健全。
我在成龙女儿和妈妈又出闹剧:怎样做才会把孩子养成仇人这篇文章中,给大家讲了3段亲子关系,不同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好的亲子关系,好的情感联结,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撑,是他一生幸福的根源。
而坏的亲子关系,会在不知不觉中破坏孩子的自信,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把孩子和父母彼此越推越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想着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让他懂事听话,成绩优秀,多才多艺。
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与孩子,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我们与孩子,是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好的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积极的沟通:满足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他们有无数疑问。怎样面对问号宝宝”呢?
好友中有一对二胎夫妻,被我们称为超人家庭”。原来,每当孩子有疑问时,他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说一句:来,让我们打败小怪兽吧!”
然后和孩子共同寻找答案。就这样,在不断的打怪兽中,父母与孩子一起成为超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孩子的疑惑、悲伤、喜悦,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从而让他感受到爱,找到归属。
有边界的爱和给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许多人看过美国幼儿园以孩子的口吻写给家长的备忘录。
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在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孩子从小接受的思想。无论上课还是全家外出,孩子都会背一个小包,装着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都由年幼的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而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30多岁的男人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拦住,他的母亲为他辩解:他还是个孩子……”
过度的溺爱,只会培养出巨婴;有边界的爱,才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父母逐渐放手:孩子才能自我实现美国父母十分重视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婴儿从一岁半起,就开始培养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等。
这些技能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能让孩子和家长双方受益。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逐渐放手的过程,让孩子独立,才能让他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字,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持就像地基,上面的交点就像金字塔尖。幼童时期夯实地基,塔身才能不倾斜,不倒塌。
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比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更重要。
2小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摸爬滚打闯过学龄前,踏进小学校园,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家长竭尽所能付出,孩子也十分努力,但学习就是不见起色,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们别焦躁,小学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是通天大道。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人出于兴趣而进行的学习从来都会充满乐趣,通过兴趣学到的知识也少有忘记。
如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尝到知识的甜头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个犹太家庭里,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用意不言而喻:孩子知道知识是甜蜜的。
尝到甜头,才能关注。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学习既苦又难。
我们可以试着做些引导,让孩子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适当奖励。小小的利益驱动”可能效果不错呢。
与拖延症斗争到底自律估计是我们最希望孩子具备的好习惯之一。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写作业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摸铅笔一会儿摸橡皮;穿外套也要磨蹭几分钟;计划好的事情无限期搁置……
拖延症的产生原因很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致志、自卑心理、畏难情绪、追求完美等等。
我们也要反省自己,因为孩子可能直接模仿了大人。
自省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如帮助孩子规划时间,形成固定模式,依靠熟练和惯性解决问题,并适当提醒;在特定时机让孩子承担后果,接受惩罚,牢记教训。
关于孩子的磨蹭,之前写了这一篇更加全面深入的文章,点这里——>每个拖延症”孩子的背后,都有天才的影子?
无论何时,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永远比斥责更有用。
3中学阶段:树立志向
中学阶段,孩子有了十几年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知心伙伴,对世界、人生有了基本看法。年少的内心已经形成了某种倾向:我要成为——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从兴趣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情况树立志向、坚定信心。
成人世界的经验加上年少的初心,孩子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是神童”鹿泽宇也说过:我很小的时候就想到清华,很多人都有远大目标,但真正实现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虽然小学就想上清华,但是感觉到有机会实现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所以,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决心,奇迹就会出现。
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先生,在谈及自己的育儿经验时,也曾这样说:从小将志”这颗种子种在心间,会慢慢生根发芽,让孩子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今后基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动摇、改变它。
当然,成长阶段不是割裂的,而是层叠交融并逐渐延展的。所谓不同目标,只是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明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不焦虑,也不因为失职而留遗憾。
最后,把美国学校写给家长备忘录上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注:图片源于网络
川妈说说年近不惑,看的越多、经历的越多,愈加明白这样的道理: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根本,不是背景、学历,而是性格、习惯和格局。
见过不少很聪明,却不能静心、脚踏实地学习的孩子;一些高智商,却无法和别人良好交往的人;也见过原本事业成功,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栽跟头的事例......所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懈督促他学习知识的同时,一直更关注他性格、习惯的养成。
当然,这些工作往往更加困难,也更不容易、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在焦虑功利的时代,当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上时,我们更需要擦亮眼睛、静下心来,看清孩子每个成长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教养的困难往往就在于此,博采众长,又能坚持自我。
推荐阅读:看完16位清华超级学霸的简历,我......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