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带侄子小航去商场买上次他看中的一架飞机模型,可是到了商场时,小航却又看中了一辆赛车,拉着嫂子的手撒娇,要求买下来。
嫂子和他商量:你只能选其中一个,否则就不买了。”
小航立马就坐在地上哭闹起来,大声叫着:我都要,我都要!不给买我就不走。”最后甚至打起滚来。
我小侄子的行为,各位是不是也经常碰到?
用哭泣来威胁家长,谋取心爱的玩具;用绝食来威胁家长,获得上网的机会;用离家出走来威胁家长,躲避批评指责。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甚至为了不参加高考威胁父母要跳楼。
面对孩子的威胁,你会怎么做呢?
是立马完成孩子的心愿,还是打骂孩子,又或者采用利诱威逼的手段。
其实在采取相应措施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威胁我们,这样我们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去应对。
家长言传身教”带坏孩子大家在听到孩子的威胁话语时,有没有觉得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把棍子放下!你再不放下,今天晚上别想吃饭了!
快去睡觉了,不然我就把电脑扔了!
不许哭!再哭的话不给玩手机!
你不吃青菜的话,我就要打你了!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口头禅。
有人说:孩子与父母其实相互为影子的。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说什么,我们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去怎么做,怎么说。”
孩子是很聪明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会逐渐发现家长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为了达到想要的目的,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克普普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的确,家长言传身教”的威胁”同样带坏了孩子。
孩子威胁”是因为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研究表明:
7个月到9个月时,婴儿的啼哭会变得有意识”或者有目的”。因为他们慢慢明白哭声所带来的结果。
12个月到18个月时,在某些社会场景下,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会出现用哭闹发脾气的行为。
随着成长,孩子会逐渐接触更多社会上的新鲜事物,但是由心性不够成熟,他们会凭着自己的喜好来行动,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做出理性的抉择。
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也更加重视孩子,会对孩子倾注更多的爱,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也都会尽量满足。
这样一来,父母一旦拒绝,孩子又不懂得父母阻挠的原因,就会感觉备受打击,出现哭闹或者说出威胁父母的话语。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孩子的威胁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这有其背后的心理因素。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去理解他们。
如何轻松应对孩子威胁?(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首先,父母要动之以情表示理解。
只有让孩子感觉自己处于平等与被爱的环境中,才能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轻松承认错误,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我们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引导孩子,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他的诉求、感受。
举个例子:孩子用不能玩手机就不吃饭”威胁妈妈。
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不让你玩手机你很难过,对吗?妈妈知道你现在不开心,想玩手机,每个人都有坏情绪的时候,这是正常的。”
感受到了理解,孩子的情绪便稳定下来,也有利于他进行反思。
接下来,我们便要晓之以理,告知孩子我们拒绝他的原因。
有的孩子可能还小,暂时不能明白一些比较深奥的道理,但是会有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要通过每一次的解释在孩子心里种下规则的种子。
久而久之,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判断体系,做出规范而正确的行为。
(2)爱而不娇,护而不惯
孩子观察能力很强,当你因为孩子的威胁行为而妥协,满足了他的无理要求。那么下一次他就会故技重施,甚至变本加厉地使用各种手段迫使我们去答应他更高的要求。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坚定地说不”。
综艺《妈妈是超人》中的马雅舒,她一次次对孩子妥协给我们做了一个反面示范。
女儿米娅不想吃饭,想吃雪糕,马雅舒说不行。
米娅对她的话充耳不闻,用哭闹来威胁,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她,妈妈总会妥协。
最后马雅舒还是给女儿买了雪糕。
米娅抢了弟弟玩具车,打了前去调解的妈妈。
为了给孩子立规矩,马雅舒让她罚站。
但是米娅的哭闹威胁任然成功地让马雅舒妥协,结束了这次惩罚。
马雅舒自己也说过:我应该是个很好妥协的妈妈,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了。”
同样的节目,不一样的人就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节目中,包贝尔的女儿饺子以不给念画本就不吃饭”威胁妈妈。
妈妈妥协了,念了几句,饺子蹬鼻子上脸,还要求念画本的另一个故事。
奶奶严厉制止了这种行为,说不吃饭不给念。
饺子只能看着奶奶怯生生不敢说话,因为她知道奶奶不会纵容她。
奶奶的做法无疑是最成功的,因为她坚定的拒绝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3)与其负面威胁,不如正面引导
费利克斯·捷尔仁斯基曾经说过:用威胁的方法教育孩子只能使孩子学坏
与其用威胁的方法去教育他,不如用正面积极的影响去教育他。
胡可就是积极引导自己孩子的典范。
安吉和小鱼儿吵架争玩具,安吉撒谎了,胡可想要制止这种行为。
她想了一个办法,表示要把小红花”奖励给诚实的孩子。
于是安吉乖乖的说出了真相也获得了这朵小红花。
孩子都有向善向好的本性,如果我们多用正面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行为,他们就会做出更多正面的行为,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就是坏孩子。
面对孩子的威胁,父母应该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说清道理,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同时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行为,改掉坏习惯,活出自己的精彩。
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但愿每位父母,都能在孩子变身恶魔”时,轻松应对孩子的威胁,重新将其变为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