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到一条求助的朋友圈,内容是这样的:
好自责啊!今天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冲孩子发火了。刚刚从操心母乳,断奶,给孩子添加辅食的阶段缓过劲来,想不通可爱的宝宝怎么突然变成了爱哭爱发脾气,无理取闹的小恶魔?快两岁了,怎么还没有小的时候听话呢。每天都在抓狂,啥法子都用了,一点没有好转,谁来帮帮我。
这是一个一岁八个月妈妈发出的求助。评论也很热闹,有的妈妈感统身受:十一点了,我家的小恶魔终于闹腾完了。睡觉的时候要和我睡,一会要和奶奶睡,这么来回折腾十来次。爸爸一不小心,把她洋娃娃碰倒地上了,撕心裂肺的哭啊,估计整个楼的人都被他吵醒了。
有妈妈进行劝解:我宝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动不动就哇哇哭,眼泪一串串往下落。怎么哄也哄不好。慢慢长大就好了。
也有妈妈在伤口上撒盐:这种就是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孩子越来越叛逆,不可理喻,让你分分钟崩溃,不用焦虑,因为这样的日子还长着呢。
朋友这种状况我也经历过,回想那段时间,真是疲惫不堪。孩子经常无理取闹,脾气特别大。我至今还记得,零下十五度的时候,他非要穿着小背心出门去玩。说理说不通,打不得骂不得。这应该是我育儿路上第一只拦路虎。我发现遇到这种问题的家长真的不少,所以我把一些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平稳的度过这一阶段。
到底什么是可怕的两岁呢?美国的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指出,可怕的两岁指的是孩子在2岁左右时候的一个反抗期,也是孩子人生的首次逆反期。这个时期不一定在2岁,1岁半到三岁之间都可能出现。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情绪不受控。
为什么会出现可怕的两岁呢?孩子成长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阶段,是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自主意识开始萌芽,自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自我探索阶段。
孩子在0-2岁这一阶段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想要吃饭,想要睡觉,渴求生理上需要被满足。比如。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能区分自己和外在,他们会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而大概等到2岁左右的时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存在和个体。孩子也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独立和存在,甚至会用一些叛逆的行为来警告父母以显示自己的独立。与父母对着干,就是孩子自我形成过程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界限在哪里,这也是我们养育中的重要任务。
可怕的两岁”这一阶段,既混乱,又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把孩子成长过程划分为三季,也就是三个阶段:
第一季:0-2岁,服务季。这一阶段,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人会全身心的照顾孩子。第二阶段:2-13岁,养育季。这一阶段,父母除养育任务外,要担负起权威的角色。第三阶段:14岁以上,指导季。在第二阶段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渐渐独立,又要让孩子明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知道所有关系都是界限的。如果没有界限,会认为妈妈围着他转,家里人围着他转,整个世界围绕着他转,就会做出不好的行为来。
我们网络或者新闻里,经常看到一些熊孩子的事情。前几天有人发布了一则视频,一家书店内,一个男孩大声念英文,工作人员礼貌提醒,却遭到男孩指鼻呵斥。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男孩这样的行为背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男孩做事情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其他人。如果父母能平稳的度过可怕的两岁这一阶段,就会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怎么样平稳度过可怕的两岁”1、正确对待孩子行为:
有句诗歌说的好:孩子是喝着牛奶,听着表扬长大的。”孩子任性,又哭又闹的背后,是独立成长的表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父母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不可表扬过度,否则就失去了作用。
此外父母要表扬孩子的勇敢尝试。孩子会尝试做很多事情,比如要自己倒牛奶,要自己穿衣服。即便孩子在尝试过程中不成功,父母也不要指责孩子,要给孩子鼓励。
2、帮助孩子拥有成就感:
这个阶段的妈妈可能会注意到,不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要做,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不做。其实孩子也许只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已。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思考一下,就能感受到孩子是那么弱小,动作没有大人灵敏,力气没有大人大,语言能力没有大人强,怎么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怎么获得成就感?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就理解了孩子看似任性,不听话的背后,只是为了赢几次。
父母让宝宝充满成就感,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听话。父母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给予孩子耐心和尊重,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有些事情,父母可以让孩自己做决定。比如:出门的时候,孩子要拿一件玩具出去。妈妈答应了孩子,孩子选择了一个玩具。这个时候妈妈反对了,给出了反对的理由。结果孩子又坚持拿,矛盾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的提问的方式。父母可以给孩子两个选择,孩子可以从两个里面选择一个,这样孩子可以获得成就感。但是也要注意,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
3、扼杀闹人的行为:
当孩子胡搅蛮缠,磨磨蹭蹭的时候,爸妈可能会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用这些方式教育两岁的孩子,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令孩子哭闹的更加厉害。
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用简短的话语重复、回应孩子的挫败、疲惫、失望等心里感受。
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孩子。比如孩子把口红涂在墙壁上,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涂在墙壁上是不对的,而不要批评孩子是个坏孩子。
通过故事书或者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
4、阻止恶劣的行为:
当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做玩刀子等危险事情,或者喜欢和别的孩子打架,咬人,不断挑战父母等
恶劣行为必须阻止。但是通过强硬的,暴力的手段,孩子有时反而更加叛逆。
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让孩子了解这样做的后果。比如孩子喜欢暴力抢夺其它小朋友的玩具,如果孩子不听劝告,那么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不允许孩子和其它小朋友玩。很多熊孩子就是因为不知道做错事情的后果,不了解界限在哪里,而做出可怕的事情来。
约翰·罗斯蒙德曾经说过:真正的育儿从两岁开始,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父母要重视这个阶段,但是没有必要焦虑,这是一个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