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过陪伴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对家长而言,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力不从心。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1980位家长中,37.1%每天都会陪孩子写作业,44.2%平均一次陪伴时间为30分钟~1小时。另外,84.0%的受访家长会因陪孩子写作业而头疼,63.0%的受访家长认为陪孩子写作业应以监督为主,必要时进行辅导。
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有些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嘴巴不闲,手不闲,更有脾气暴躁者全程骂骂咧咧,动手动脚。
孩子每写一字,每做一题,家长就开始叽里呱啦,叨个没完:
这一撇咋就这么难看?”
用橡皮别那么大劲”
腰挺直……”
孩子题做错了,张口就是:
脑子去哪了,都不想的?”
眼睛去哪了,都不看的?”
又错,你怎么不想好再写”
看到孩子写字不端正,火气噌噌往上冒,抢过作业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擦掉,接着怒吼:马上给我重写!”
孩子稍稍停顿,就河东狮吼:现在几点啦,你想拖到什么时候……”
真是应了家长群里长期流传的这句话: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到写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
如果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与家长都出现精神分裂”状态,那么家长的陪”要么是弄巧成拙,要么是多此一举。
父母这种监督式的陪写作业,是对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干扰,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压迫感。
其实,想让孩子天天完成好作业并不难,关键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形成默契配合。下面就为各位家长们支几招:
陪作业” 4步走
预估:让孩子先预估完成每门功课的时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到点家长要及时提醒,如果没按时完成,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如果是拖拉,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继续完成,给孩子设定一些奖励,激励孩子尽早完成!点拨做题”3技巧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点拨那些爬坡”难题,父母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
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是迁就孩子,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版式列好,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父母要高兴地称赞:我说过吧,仔细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父母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也没做出的题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原题的解法,最好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一般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不会做原题,那么要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的。这种做法虽然父母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难题,父母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打开。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后,许多爬坡题父母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这样看似难题解决了,其实孩子思路没有打开。
陪作业”5提醒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切忌来回走动,大声喧哗。不要分心玩手机或平板,静下心来看看书是不错的选择。不要孩子做完一题就直接评判,以免打断孩子的思路。低年级阶段,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是必要的,不过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改正平时陪伴中的错误做法,不断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才能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一个自觉、高效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今后无需陪伴的目的。
---END---
加入乐学感统教育
让您的孩子打好一切学习的基础
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