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才几岁,话都说不利索,带他们出去,能记得什么?
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怪麻烦的,又要带着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湿...
前身后背挂着东西,还怕孩子哭闹,关键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没有用。
其实,每遇到这种话题,我都想问一下,什么叫有用?
我们连上周吃了什么都不记得,但从出生开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为我们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们也许忘记了大部分读过的书籍,但从识字开始,每一个价值观的碰撞,每一种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诵的小诗,都潜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电脑背后的程序。我们现在的所有行为,都是过往这些年,所积累的知识与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应。
同样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体和大脑都在飞速地成长,学会说话,走路,对他们来说,不过需要区区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在飞速的吸收这个世界的讯息。
坐飞机,他们知道云是飘在眼前的,去国外,他们知道有些人跟我们颜色跟语言都是不同的,体味不同的宗教与文化氛围,他们知道原来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他们知道远方不过如此。
没有恐惧,长大后就会有胆子走出去。
见过世界,长大后就不至于为人狭隘,鼠目寸光,纠结于蝇营狗苟。
让他们见到不一样的天空,吃不一样的食物,见不一样的人,体味不一样的文化,最不济,孩子也是被父母带着玩,这本身,对孩子就有益无害。
小飞老师小时候,总有这种感觉,就是,不管听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见一面。否则,根本无法满足好奇,也没有具体的概念。
我小时候背诗,就要把父母烦透了。
读到《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我就一定要看看,蝉到底如何垂緌饮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时,雷打不动的爬上梧桐树,怎么叫都不下去。终于看到蝉用口器饮露水时,才心里一阵赞叹,确实是垂緌饮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读到:
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
我也吵着买来清明上河图看,被磨的没办法,才终于得到一册盗版的《清明上河图》和一次去清明上河园游玩的机会。
虽然,图是盗版的,清明上河园是假的,但它们依旧给我带来了直接的感官体验,这绝对是读书带不来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没见过,孩子背了《蝉》,也就只知道,哦,这是写蝉的名诗,蝉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背了清明上河园相关诗句,孩子也只会说,哦,这是古代的一些建筑,现在没了,只留下一幅画儿:从书中看来大海的描述,孩子只会说,大海很大,蓝色的。
这就完了,孩子绝对没有更形象的体会。
但,如果给孩子读过书,同时也给ta见过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孩子会形容:蝉啊,它翅膀是透明的哦,肚子那里有很多沟沟,叫起来老刺耳了,真是个吵闹的小动物;清明上河图我见过,有人在街上,还有河上,很多很多哦;大海吗?就是那个好多好多水的地方?而且脏脏的啊,沙子都把我的腿弄脏了。
从书上、电视上、故事里看来听来的世界,在孩子眼里是没有直观印象的,只有让他们看到,听到,摸到,感受到,他们才能真实的体味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今日话题
你多久会带孩子去一次旅游?
你觉得带孩子出远门现实吗?
在留言区和小飞老师一起讨论吧!
猜你还想看
如何养育一个不贫穷”的孩子,这个秘诀你一定要知道
真正的教育是拼爹?!肯花钱,也不一定能让孩子见世面!
幼儿园老师谈育儿:父母常说没钱”,会让孩子自卑一生!
老板说
每一条评论
都给小飞老师一块钱奖金呢!
一个分享转发两块!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本文编辑:小飞老师
关注我,做优秀父母,给孩子一个广阔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