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前任院长单霁翔在聊到故宫票价问题时,解释为什么这么些年坚决不涨价,是因为故宫一旦涨价,最先挡住的就是以学生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而这部分人,是最需要文化的。不能让票价挡住他们。”
没错,学生和孩子是非常需要博物馆的。有人曾经说,一定要在6岁前让孩子养成去博物馆的习惯,不然以后就很难培养了。这样说有些绝对了,不过,从小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熏陶,是一定有好处的,至少像单院长讲的那样,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氛围。
博物馆分类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分类。
什么是博物馆?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是这样总结的:通过各种展览和互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的社会机构。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展览(来自官网)
国际博物馆协会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也都归到博物馆的范畴。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将国内博物馆分为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与技术博物馆、综合博物馆这样四类。
像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就属于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则属于艺术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毫无疑问是科学与技术博物馆类的;
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这种专门展示某个地方的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等多方面藏品的就属于综合博物馆。
孩子参观博物馆有哪些好处?第一,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建立实物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拿北京自然博物馆来说,人之由来”主题展览中就包括生活在距今320万年前的露西”、160万年前的纳里奥托姆男孩儿”和6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架。对于孩子来说,能直面这些展品,是非常宝贵的机会。以后他们在历史课本上,或者阅读《人类简史》这类书籍时看到相关的知识,马上就能够联想起来实物,记得更牢,也更透彻。
第二,提高孩子的审美。
博物馆中的美术馆,其中的经典画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帮助孩子提高审美能力。
还有那些美轮美奂的文物,印刻着不同年代的历史痕迹和审美倾向,同样是很好的艺术熏陶。
其实,博物馆对于孩子在审美方面的影响,可不局限于展品本身,看看下面的故宫雪景,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第三,扩大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动力。
心理学上有个曝光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看的越多越喜欢”。
上个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出示一沓照片。这个过程中,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多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仅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志愿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些照片。
调查结果显示,志愿者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会越喜欢这张照片。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照片,被喜欢的程度超过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在人们面前曝光次数越多,越熟悉的事物,人们越可能喜欢。
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引导孩子对某个学科方向产生兴趣。带孩子去相关的博物馆,可以让孩子集中接触该领域的实物和知识,可能会帮助孩子喜欢上这个方向,愿意投入精力学习和探究。
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效果最好?第一,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博物馆入手。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博物馆数目超过4000个。这么多的博物馆,到底该带孩子去哪个呢?
有个原则就是优先选孩子感兴趣的博物馆,而不是根据名气大小、展品多少,或是票价高低来定。
男孩子通常都喜欢车,带他们去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就会兴趣盎然。孩子喜欢恐龙的,那么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定不要错过。孩子对星空比较感兴趣,北京天文馆就很对他的胃口……
一开始带孩子去博物馆时,最好挑这种主题比较明确的博物馆,只要这个主题是孩子感兴趣的,那么孩子的观感就会比较好。后面可以慢慢向其他博物馆延伸。
第二,注重博物馆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尤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这点更加重要。
很多博物馆中都有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多媒体声光影展示等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能够提高孩子兴趣,帮助孩子理解并加深印象,使得参观活动更加高效。
看这张中国科技馆科技乐园”里的表演活动预告。什么神奇的液氮”施咒的水气球”宝葫芦的秘密”空中漫步”颜色心情秀”……听听名字就能勾起孩子的浓厚兴趣了,实际观看后肯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条件还可以回家后和孩子照样做一做,寻找其背后的科学奥秘。
像北京自然博物馆就有恐龙公园”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人之由来”等多个主题展览。
不知有没有人学过这段课文: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水。可是河水很低,它够不着。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得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它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即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上面那段是曾经收录在小学课本中的《黄河象》节选。下图就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黄河象化石。《黄河象》就是专家们根据挖掘的化石进行合理想象,推断出该化石当时所在象群的活动场景,还有这头黄河象是如何变成这具化石的。
家长可以把阅读《黄河象》与参观化石结合起来,和孩子一同分析专家是如何进行推断的,孩子自己有没有其他的设想。这样的探索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参观变得更立体。
再比如,北京天文馆拥有我国最早建成的天象厅,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幕剧场之一,能够模拟真实的自然星空、天象变幻、太阳系穿梭、宇宙探索等精彩的天文画面,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怎么样,看了这些丰富的内容,是不是家长也有冲动要去现场体验一番了呢?
第三,提前做好功课很重要。
参观博物馆前,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很多,像乘什么交通工具最方便;哪站下车或者哪儿有停车场;博物馆几点开馆,几点闭馆;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有哪些;选择将要参观的展品并画出路线图;搜集展品的相关资料……
经过这样的事先准备,参观时的效果肯定也会更好。
孩子大一些之后,家长可以把这些准备工作交给孩子来做,既能锻炼他们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提高他们自理能力的好方法。相信能够做好这些事前准备的孩子,将来去其他地方旅行、上学、工作,家长都不用太过操心。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博物馆相关的童书绘本,平时和孩子读一读,可以学到博物馆参观的礼仪,了解博物馆展品背后的知识和趣闻,为下次博物馆出行做好充足的准备:《观复猫演义之咒言蜜语》《乐游陶瓷国》《奇奇妙妙博物馆》。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