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论道丨想要培养“别人家的孩子”,得先做好“别人家的父母”

"

文丨游宇明

做父母的大抵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一旦自家孩子的表现不如意,立即会抬出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参照。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是亲戚,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孩子的同学,有的是父母熟人的儿女,在某些父母心中,他们自然都是完美的,要品质有品质,要学习成绩有学习成绩,要好性格有好性格,哪一样都比自家孩子出色。中国某些父母职业、心性各异,但都喜欢念叨别人家的孩子”。

论道丨想要培养别人家的孩子”,得先做好别人家的父母”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什么样的花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期待他们展翅高飞,原本没什么不对。只是我们在确立样板时,千万得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真实,不要人为拔高,否则,一旦孩子知道真相,父母的信用也就破产了;二是人各有长,我们固然要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人所不及的能耐,同时也要留心自家孩子的优点长处,该向别人学的,让他们认真学;该保持自己优势的,教他们尽力保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儿女在学习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才可能谦逊却不失自信。

这里,我特别想谈的还是别人家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肯定离不开个人的努力。父母的基因再好,提供的物质条件再优越,假若孩子庸庸碌碌,他们的前程一定会是一片愁云惨雾。有句俗话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实际上批评的就是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年轻人的不争气。不过,毫无疑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出色,未必是别人家的父母一定比你有钱,也未必是他们比你有文化,而是他们比你更用心,更懂得自己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真正的威望。

论道丨想要培养别人家的孩子”,得先做好别人家的父母”

梁启超的家教一向被传为佳话,他的九个孩子人人成才,其中三人还做了院士。论资财,民国时代超出梁启超的比比皆是;论学养,从来没有人将梁启超看得怎样了不起。但梁启超确实是个好爸爸。儿女留学在外,他再困难,也会为他们筹措经费,不会以所谓锻炼”为由,对儿女不管不顾。儿女学习有困难,他帮其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儿女有心事,他千方百计为其化解。他希望儿女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生都在认真读书、写作。一句话,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不管孩子年龄多大,他这个父亲永远在场”。

论道丨想要培养别人家的孩子”,得先做好别人家的父母”

然而,我们某些家长不像梁启超一样主动做孩子的朋友,他们总觉得学习、成长是孩子的事,做父母的只要唠叨几句就尽到了职责,经常有意无意地让自己享受不该享受的特权”。他们要求孩子认真看书,自己却在客厅里跟人搓麻将;他们希望孩子诚实,自己却常常谎话连篇;他们期待孩子不贪图享受,自己坐必豪车、穿必名牌……这样的父母,就算时时刻刻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口边,他的孩子也很难成为他想要的模样。

看到一幅漫画,让我笑得喷饭。漫画里,父亲一遍遍给儿子唠叨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无所事事,儿子回击他说:您总夸别人家的孩子,也该轮到我夸夸人家的爸爸了。”把父亲批评得满脸沮丧,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是可以从这幅漫画里得到启迪的。

(作者系文化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