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是影像时代,所以和小脸的男女占便宜一样,美声的男女也很吃香。不管是什么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到镜头前曝光,即使不是电视节目来问意见,也很可能会在个人的家庭录影带中现身。再加上这是手机时代,大家用手机说话的时间也可能比实际见面的时间还长,所以美声男女确实占有优势。要当美声的女人,并不是仅仅有副天生的金嗓子就可以了,说话的涵养、速度、张力、贴心度等,都可以显示出女人的全部。就美女而言,比起容貌姣好,声音美妙其实更为重要,所以男人总会说“她不开口还好”,也就是指外表的笨拙与丑陋可以用装饰、化妆来掩盖、甚至改变,但是从说出来的声音,却是无法在一天或是短期内改变的。像我这几年变得极为忙碌,有些邀约已经下定决心拒绝,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而且一下子就答应了,就是因为被打电话的人的声音打动了。有的女人细细柔柔的声音,就连我自己身为女人都马上投降,男人大概更是招架不住吧!
许多年轻女人还处在人生入口,常以纯真、率直为武器,所以很容易发出娇滴滴的声音,还会很客气地近乎哀求,让人掀起一阵怀古情绪,会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不过,这样的声音有时也与“无知”同义,像日本女作家佐藤爱子便曾接过轻柔声音的年轻女人电话,然后便同意接受专访,有时却又发现这种声音的主人都未免太不长进。她问:“你是否看过我的书?”对方说:“我只看过《爱子》一本。”《爱子》是她在三十二岁时写的书,距离现在都快五十年了。对于半世纪来她的变化一无所知,却还要来专访她,并以此专访来获取报酬,这种女人,虽也让她想见识一下,但是这显然说明娇声不见得就算是美声。
声音和面孔一样,也是另一个不容易察觉的自己。有的人可以很冷静地听自己说话的录音带,或是看自己的录影带,但是有的人却没办法。最近听说日本歌剧界的贵公子山口佑一郎由于无法忍受看自己的录影带,用双手将自己的脸遮起来,只恨无法连耳朵都一起遮。连那样美声的男人都不大能去面对自己的声影,像我这样对自己声音缺乏信心的人,不忍听自己的声音似乎也是情有可缘的。这个世界媒体泛滥,充斥着卫星电视台、社区电视台,还有广播节目,随时都有可能在街头碰到被要求发表意见的机会。日本节目的制作比较严谨,实际播放出来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一个人只有几秒的露面时间,但这几秒钟的时间却很残酷很露骨地显现人的本质,不但要弄清楚发问的意图,而且往往说不到两句话,究竟是用什么声音说什么话,几乎将人全部凝缩在其中。如果看看相继接受街头采访的女人,便会发现女人美不美完全不在面孔,而是声音,是语言的问题。除了说话内容外,声音还要不高不低,有磁性、有张力以及有点润泽度。如果每天都是嘶哑的声音,即使内容再有说服力,也无法让人觉得是声音美女。
日本企业对于女性员工的语言教育非常彻底,因为企业的基本态度是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日本的许多女性杂志也会教女人在洗澡时多多练习发声,假设自己想当播音员,就要让声音有点深度、厚度,而且语尾完整简洁、内容逻辑要清楚等。最重要的语言是打招呼的语言,尤其是“谢谢”、“对不起”、“辛苦您了”、“早安”等等,这些古老的语言是否能很自然地发自内心说出来,显示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有些人因为家教严格,能轻松脱口而出,另外这也可能和个人的历练与修养有关。当然,经过专家的指导练习,或许也能成为速成的声音美女,不过总的来说,女人是否真的谦虚、善解人意又有主张还是最为重要的。许多金嗓子的女人,动不动便将众人的话题转到自己身上,然后贬低自己,逼迫众人要将自己捧上比较高的水准;或是吹捧自己,要众人住嘴,将别人压下去,暴显人生的贫瘠,这种人即使天生条件再好,也可能是声音丑女。
最妙的是,美声的女人往往也都容貌端正,与印象美女的排名顺序大致是一样的。所以声音其实是骗不了人的,美女大多连声音都是美的,可能是因为内在美最容易渗透出来的表现便是声音吧。
此外,声音其实是最能显示年龄的,电视中曾经做过一个专辑,便是访问一些高龄的名人。结果发现,有些九十岁或是八十多岁的女人,如吉行淳之介以及吉行和子的母亲(也是名作家)等人,为何会让人觉得还是如此年轻美丽,便是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美声的女人。即使到现在,她们说话的声音依然有张力,富含人生智慧。最近,浅丘琉璃子的前夫石坂浩二刚动完手术,看来复原许多,而复原的证据便是声音恢复原有的润泽。原来声音正是生命力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