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钓鱼具有动静乐寿的功能 乐寿宫

  中国古代的养身秘诀主张:动、静、乐、寿。钓鱼是一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求动、形神合一的体育活动,具有动、静、乐、寿的功能。所以经常参加钓鱼活动的人,能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

  一、动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炼

  我们的祖先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人体首先要“动一,只有运动才能促进和保持生理健康。钓鱼的“动”,不同于以人的主观意识强迫身体去进行运动的其他体育项目,而是在钓鱼情趣的吸引下,心甘情愿地、不知不觉地去动。钓鱼前,要忙于整理钓具、配制鱼饵、准备饮料,这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运动。出钓时得起早登程,或坐车、或骑车、或步行,这是一种很好的田径运动。来到岸边,选钓位、打窝子、抛竿提竿,或坐、或立、或走动,这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回归时,“夕阳长送钓车归”,疾步归家心情特别舒畅,吃饭、睡觉倍觉香甜。钓鱼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人诱鱼上钩,鱼引入垂钓。

  二、静心能修身养性

钓鱼具有动静乐寿的功能

  动与静是相对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钓鱼宜静,这是一种原始的静,童话般的静,充满希望的静。当你步人幽静的岸边,映入眼帘的周围世界是:绿水、碧波、鱼游、花黄、蝶舞、草动、禾摇。“大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滴滴凉”。这画一般的色彩,诗一般的意境,使你感到恬静和惬意。当你抛竿下钓,端坐岸边观察浮漂的反应时,你会排除一切杂念,精神高度集中,气人丹田,如练气功,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此时如行气发功,控制大脑活动,使人人静,调整呼吸,锻炼元气。那些人世间的烦恼,生活中的苦闷和因心理方面造成的不愉快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浮漂一动,整个世界在你的脑海巾仅剩下几粒浮漂的“沉”“浮”。当鱼上钩之后,不能蛮干,必须平心静气,慢慢将鱼儿拉上岸来。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锻炼了身体,又怡情养性。我国医学理论认为: “心乱百病生,心静万病息。"钓鱼可以静心养神,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据<说苑>记载:姜子牙耄耋雪鬟之年,抛直钩离水三尺钓于渭水之滨,单钓贤明帝王。由于他脾气急躁,连续三天都没有钓到鱼,气得把衣服、帽子都扔掉了。后经农夫的指点,改迸了方法,平心静气,耐心等待,终于钓到了鱼。之后,坚持垂钓数年,性格陶冶,冷静沉着,果然“钓”出一段文王拉纤、辅佐周朝开创八百年基业的辉煌历史。

  三、一竿在手.其乐无穷

  “钓翁”有一句口头禅:“醉翁之意不在酒,钓叟之意不在鱼。”在乎者,乐趣也。为什么都市的人不到农贸市场去“钓”鱼,而偏要花更多的钱,走更远的路到郊外去钓鱼呢?其中原因在于一个乐趣。让鱼儿心甘情愿地吞食钓饵,然后把它从“鱼间”拉到人间,确是一件令人兴奋而情趣盎然的乐事。当你钓中了鱼特别是大鱼时,个中感受可以说是浓如酒、甜如蜜。其情、其乐、其趣令人终身难忘。每当“钓翁¨相聚,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大侃特侃“钓鱼经”时,又增添了乐趣,丰富了生活。心乐、神乐,人体的其他器官亦共享其乐。我国医学理论说:“心主神,心病则神错,心乐则神清。”宋朝诗人陆游说:“长寿岂有巧?要令方寸虚。”“意即健康长寿要净化思想,消除杂念,求得心清,才能有所乐。快乐生健康,钓鱼最大的益处就是寓健于乐。所以,占人云:“要想一天快乐,饮酒;要想一生快乐,钓鱼。”

  四、动静乐则长寿

  钓鱼都在郊外进行,那里有充足的阳光,新鳞的空气,碧绿的水。阳光、空气、水被人类誉为健康必备的三大要素。就空气而言,大自然的空气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它能抗衰老,延年益寿。-钓翁”经常吸人有较多的负离子的空气,具有防病治病、调整神经功能、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所以,经常参加钓鱼活动的人较不参加钓鱼活动的人,寿命都比较长。据外国资料报道,世界平均寿命最高的前5名的国家是:男性,日本、冰岛、瑞士、荷兰;女性,日本、瑞士、法国、荷兰、瑞典。这些长寿之国,都有较多的人参加钓鱼活动,如日本每5人中就有1人酷爱钓鱼。这些都证实了钓鱼确实对健体强身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