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们对自己的放纵,终于活成了对孩子的恨

"01

学校门口,放学前十分钟,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聊,或站着,或坐在电动车上。

你家孩子的成绩真好,报了几个辅导班啊?”

你家孩子钢琴几级了,我家那个才刚考完二级........”;

我想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你家孩子在哪学的啊,有没有推荐的......”。

不远处,小饭桌、辅导机构的老师们,手拿单页,四处巡视,搜索着目标客户。

这样的场景,我们见得太多,也经历了太多。


02

曾几何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孩子的标配,也成了家长的标配。

要是自家孩子没报个辅导班,没报个特长班,似乎就好像低人一等。那种感觉,就好像,炒菜时,不放油盐,虽然能吃,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那种心底的欠缺感,如同一颗虫牙,天天折磨着我们,一碰触,钻心的疼。

怎么办?

要么忽视,要么治疗。

为了缓解心里的不安与疼痛,我们选择了向优秀家长看齐,选择了报班。英语班、数学班、书法班、乐器班、跆拳道等等,一个不落。

这些辅导班,如一剂良药,瞬间疗愈了我们不安的心。

似乎有了这些辅导班,我们的压力就得到了缓解。

当孩子成绩滑落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怒斥孩子:给你花了这么多的钱,报了这么多的班,你就学成这样!”


03

我不禁反思:

我们是否真的用心陪伴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是否只是把辅导班当做自己失职的借口?

是的,我们似乎一直在逃避:

我们习惯用金钱、用辅导班,来弥补缺失的陪伴教育!

成长,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孩子的一切表现,都是家庭的缩影。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好习惯和好行为,更是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有多少工作忙的父母,把孩子丢给老人,用忙换来的钱,报辅导班,买一丝心安。

钱没了,可以再赚;

童年没了,再也回不去;

再多的钱,也买不回童年的陪伴与记忆!


04

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

的确,金钱是生存的根本,但是,却不是孩子的根本。

孩子需要的不是钱,是陪伴,是陪她一起探索、一起成长的父母。

好奇时,希望和父母一起探讨发现;

喜悦时,希望和父母一起分享快乐;

迷惑时,渴望和父母一起寻找答案。

我们对孩子严苛,却对自己放纵;我们放纵自己工作忙顾不上,放纵自己用辅导班来弥补缺失的陪伴。

我们对自己的放纵”,最终让孩子活成了我们不满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