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归结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他们灌输给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衡轻重的原则等;
认为这其中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阿姨以及在我的品格塑造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同伴、老师和其他良师益友的影响。
生命中的一些重大转折,如生病,失去自己所爱的人,对大学、专业甚至是对特殊生命历程的选择,都有可能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产生极大影响。
我生来就这样你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是因为环境基因造成的。
大家的回答,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环境因素。几乎没有人会回答我生来就是这样”、这都是我的基因使然”。
首先,在20世纪后半叶,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人的行为被环境因素所左右,其中包括引起人的行为的刺激和某种选择反应的结果。如今大家普遍认为,经验是人性塑造的基本因素或唯一因素。
其次,遗传和生理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直接观察到,这便是人们普遍接受用环境因素解释人类行为的又一个原因。人们常会说:我成了一名作家,这是因为在我七年级时,我的写作老师曾给予我深深的启发和鼓励。”你记得这些影响的存在,它们是你亲眼所见的,是你过去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你目前能够意识到的经验。我们很难意识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少有人会说:我成了一名作家,是因为在我的 DNA中包含了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我的身上得以表现,它使我先天就具备了妙笔生花的倾向。”基因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
最后,很多人不愿接受基因在其人格塑造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宁愿相信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在生活中所作出的各种选择。因为前者带有宿命论的味道,而且无法体现人的自由意志”。对那些可能会限制个体就生活中的一些结果作出决定的意志力的理论,很多人都很反感。因此,他们便趋向于回避和反对行为和人格的遗传学解释。(撰文:心理咨询师温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