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懂的心疼父母?家长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
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需要做到哪些,家长才算满意呢?我们大致排列了一下:
对于家长的态度,孩子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和意见放在心里;
作为孩子,要考虑家长的面子问题,要懂事听话,做事恰到好处,会哄人开心;
主要是要做个好孩子,该优秀的必须优秀,不优秀的方面也要尽量优秀;
孩子不能给孩子找事,自己要懂得低调,或者自己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处理清楚……
以上这基本上算是一个好孩子了,一个玲珑八面,一个各方面优秀,一个完美的孩子。当然,家长也懂的这样的孩子是不存在的,那就放低点要求。把目光放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如果孩子达到要求了,在进行下一项的新的要求,攻占和克服新的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做好,我们就要给孩子好好上上课”。
二
作为孩子,在他们的心里却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孩子不愿过于听话,感觉这样才会有自我;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所认为的自由;
孩子要有独立的生活,尽量的不啃老,不依赖父母;
孩子认为家长只知道埋怨,却没有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或许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意见反馈。但是,总有那么一条或者几条,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和家长原本不是一个世界的。在思想上很难有交集,几乎是一片真空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选择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就是家长认为的不心疼父母。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与其这么说,更准确的表达是,为什么孩子不理解自己,自己做了这么多?
我们和孩子都在自己一厢情愿的闭门造车,很少与孩子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主动权在家长这里,对于孩子来说,这没有什么可交流的。
三
理解与沟通,这是一道很难做好的一张答卷。孩子和家长,都是答卷人,却找不到阅卷人,这不得不说是作为家长教育的一种引导缺失。谁来为孩子阅卷?谁来为孩子说话?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