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闹心啊!2个孩子总因争抢玩具打架怎么办?请建立孩子的专属特权

好友娜有两个孩子,儿子宁宁四岁半,女儿两岁,娜说宁宁在家里十分霸道,什么东西都不让妹妹碰。

有一次,妹妹碰了一下宁宁的小吉他,宁宁一把就将小吉他夺了过去,并把妹妹推倒在地。娜虽然生气,但没有责备宁宁,因为那是小姨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爱不释手,应该是担心妹妹给他弄坏了。

娜为了哄女儿,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布娃娃给女儿,没想到宁宁依然不愿意,大声地对妈妈和妹妹说:那是我的,不许动。”说着就要上来抢走妹妹手中的布娃娃。娜被儿子的霸道行为激怒了,批评他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太不像话了。”

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事情,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年龄在2—5岁之间,争抢玩具的情况更会如家常便饭。比如,有时已经同意把玩具给别人玩一会了,但很快后悔了,非要要回来;吃东西时不管别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也不愿意分享给别人;玩玩具之前,说得好好的,和二宝一起玩,可没玩一会儿,就和二宝争抢起来,更别说合作了。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后,都会感到失望,甚至给孩子扣上一个自私”的帽子,孩子是真的自私吗?

成人眼中的自私,藏着孩子可爱的想法

冒然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这是不负责任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概念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孩子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与他人的,当某样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自我诞生的标志。

幼儿在2—5岁时,属于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而不会去顾及规则。孩子到了6—8岁的时候,才会按照规则去做,所以,我们不能把宁宁这样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孩子的行为,称之为自私行为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和一个幼儿有过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

皮亚杰:太阳会动吗?幼儿:会动。你走它也走,你转它也转。太阳是不是也跟过你?皮亚杰:它为什么会动呢?幼儿:因为人走动的时候它也走。皮亚杰:它为什么要走呢?幼儿:在听我们说话。皮亚杰:太阳活着吗?幼儿:当然了,要不然它不会跟着我们,也不会发光。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孩子把太阳看做和他一样是有生命的,认为太阳跟着他,在偷听他的谈话,如果你告诉孩子,太阳是不会走的,也不会偷听人们的谈话,孩子是不会相信的,因为他还不能明白在自己的观点以外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也就是说,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别人的想法,沛泽三岁半时,在爸爸过生日那天,他送给爸爸一个葡萄味的棒棒糖,还有一袋法式小面包,这两样食品都是他最喜爱的,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喜爱的,也一定是爸爸最喜爱的。

现在你还觉得子是自私的吗?孩子以自我中心与自私是不同的,自私是从不替他人考虑,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是其心理发展的局限性造成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会和自己有什么不同,所以不能替他人着想,不能理解、关心别人。

什么时候要教会孩子分享

3岁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区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且有了与小伙伴交往的欲望,逐渐倾向于与人分享,以此去赢得友谊,不过,如果孩子特别在意某件玩具,他依然会拒绝分享,我们要给予理解。

所以,宝宝3岁以后,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教孩子去分享,但不是强迫分享,不然,孩子会越发不愿意分享,因为父母强迫他分享让他感到不舒服、不开心。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二宝,大宝本身就对这个二宝心存嫉妒,甚至怨恨,加之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不懂得分享,不愿意分享,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大宝,让大宝学会分享呢?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人的分享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比如,爸爸与妈妈分享一块蛋糕,妈妈真诚地说句谢谢”,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爸爸,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给父母吃。

有些父母虽然会夸奖孩子懂事,但他们并不会吃孩子送给的食物,通常他们会说:宝贝,真乖,妈妈不吃,你自己吃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是不会吃我给他们的食物的,那么,下次他就不会再与爸妈分享了。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接过孩子送的食物,在夸奖孩子懂事的同时,不忘说一句,这蛋糕真是美味。”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这个行为会让家人开心,从而强化他下次再这样做。

在我们家里,无论是谁过生日,其他人都要为过生日的人送上生日礼物,以表达心意,一幅画、一块小点心、一个精美的剪纸,都是孩子爱的表达,我之所以会这样要求孩子们,是想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2.大家一起玩分享游戏

周末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经常会去楼下的篮球场做传球的游戏,你传给我,我传给你,通过这种协作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开始的时候,二宝常常自己把玩皮球,不愿意把球传给别人,那么,我们其他三人就立马解散,不再围着一个圈,玩传球的游戏,二宝发现自己一个人玩很没意思,就会回来找我们,要求我们和他玩传球游戏,我就会给他重申一下规则,让他知道只有尊重规则,懂得分享,才会玩得开心。

3.制定规则,促使孩子分享

每次给孩子们买玩具,我都会每个人买一个,但玩具是不同的,有的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打架,就给孩子买一模一样的玩具,这样孩子就不会打架了。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买不同的玩具可以促使孩子们分享。

我家玩具买回来之后,我会做好以下两件事:

第一步,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们,哪个玩具是你的。然后再告诉他们,你们有权决定这个玩具是不是给别人玩,如果你不给别人玩,那么别人也可以不给你玩。”

第二,如果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打架,我就会将两个玩具全部没收,让他们协商好之后,我才重新还给他们。

起初,孩子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打架,当他们发现这样一来,谁都玩不了玩具,就只要坐下来协商了。如果大宝想买二宝的玩具,或者二宝想玩大宝的玩具,那么,他们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通过交换玩具,让他们明白分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应该明白分享是让孩子感到快乐,而不是不舍、痛苦等不良情绪,否则,就失去了分享的意义,即使这次勉强分享了,那么,下次他会更加不愿意分享。另外,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不能分享的,比如牙刷、毛巾、水杯、内衣裤等,这些都是私人用品,是坚决不能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