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现在的小朋友一般独生子女较多,更多时间都是在封闭环境中独处,父母,长辈多加疼爱,很多孩子没有分享的意识!
所以说,孩子不是不乐于分享,是他们心中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享受到分享的乐趣!
所以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进行引导和教育!
首先,培养孩子分享意识,有分享观念
这可以通过读绘本方式,也可以通过老动画片,听儿歌等方式进行分享意识的灌输!
我家的宝宝通过听宝宝巴士好习惯儿歌开始有了分享的概念!
每次和我一起玩积木的时候都会说分享,因为动画片里就是这样的画面,所以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着手,让他模仿!
其次,让孩子享受到分享的乐趣
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一起玩耍!
孩子都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玩的,在玩的同时及时发现孩子的社交问题,比如孩子一般都会发生玩具争抢事件,大人不要太紧张,在实践中培养孩子分享观念,同时孩子也能享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此外,发现孩子有表现好的地方及时鼓励和表扬,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大人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
都说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把自身行为按照儿童好习惯标准教给孩子,引导他们言行!
所以在我们带孩子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作为教学课堂!
希望有帮助!
孩子是否乐于分享的问题一直是父母们热议的话题。
可是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家长们对孩子的认识、预期和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效果也不同。
例如,有的家长会因为顾忌情面,对孩子不愿分享的行为当众指责,用不听话、不大气、小气鬼、自私等言语行为攻击孩子;
有的家长则会认为这是孩子关于我和权属概念的正常行为表现,所以不加引导。
谢谢邀请,下面是我的回答:
1.对于孩子分享东西”这个问题,一直是宝妈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或者很苦恼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王子”或公主”,他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占有欲很强,所以只要是他们认定的,或标有这是我的”,那这个东西就很难和他人分享了。
感谢邀请。
1、学会分享。要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其实也不难,李玫瑾教授曾经分享了一个孩子给家人分享橘子的例子:
首先家长不能过于娇惯孩子,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让孩子有分享的意识。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喂你好吃的,不要拒绝,可以稍微尝一小口,养成孩子跟父母分享的习惯。
还有分享是双向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朋友圈,让孩子跟乐于分享的人交朋友,让孩子在分享中体会到快乐,尝到分享的甜头。
最后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多在孩子面前做跟别人分享的事情,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成为乐于分享的人。
分享也不仅限于玩具和吃食,也包括心中的想法,家长可以多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和孩子做朋友,让他们跟你分享心中的小秘密和想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我是高级育儿师:杨壹。
第二,多多鼓励孩子进行学习自己安排。让他们自己分析学习状况。积极思考。经常和孩子讨论。让孩子自己悟,掌握。
第三,孩子每次进步成绩考得好。给与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有成功感,孩子毕竟小别给孩子提过好的要求,否则会使他们开始疲倦,害怕。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要让孩子多和同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只有虚心互学,在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让孩子分享学习方法的过程,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和人格魅力的能力。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经验,希望对大家孩子有帮助。
前几天,我们带着宝宝们回娘家,大宝看中了姐姐的芭比娃娃,哭着闹着要玩姐姐手里的芭比娃娃;那是侄女盼望了好久的生日礼物,十分漂亮,能换装,能唱歌。但侄女不愿意,母上大人希望他们姐妹能够相亲相爱,能够分享,哄着让侄女把芭比玩具让给大宝,说你是大姐姐啦,该让着妹妹,怎么这么小气啊,都不知道分享。
我挺不喜欢母上大人这样的做法,因为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不顾及她的想法,拿走她心爱的玩具,他感受到的是失去,这种强迫式的分享让他觉得并不快乐。越逼着孩子分享,孩子越护着自己的东西,越不愿意分享,这样也就进入了死循环。强行让孩子分享这种做法,本质上没有尊重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也不能学会分享的真正意义。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如果你的孩子一边拿别人手里的玩具一边说你要分手,你会允许吗?你可能说那怎么行呢?可父母经常的做法不正是教他这样做吗?
要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你可以做到四点:
1,以身作则。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要以身作责,因为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那父母有时候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孩子吃,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跟孩子一起玩,孩子都看在眼里,很多时候呢,他也乐意模仿。
2,尊重孩子,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物品做出决定,是否愿意分享;只有每个孩子,他自己的所有权得到尊重,他们才能理解,别人的东西,因为所有权是别人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只有这样,他将来才能做到主动分享,也不会随手去抢别人的玩具。
3,帮助他们经常使用语言,学会轮流和交换。
4,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得学会主动分享。比方说,两三个孩子,他们在搭积木,然后你的孩子呢,看中别人手上的一块积木。她觉得,我非常需要那块积木,那你要提醒他,你不能二话不说就去拿那块积木,那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说:我想到一些解决方案,你看看哪个比较好?比方说你可以观察一下,看他可能需要什么样的积木,你正好有的话呢,就去交换,或者是呢,你也可以选择等一等吧,等他玩好了以后再用那块积木。或者呢,你也可以跟别人去建议,我们来分享积木吧,一起盖一个更大更漂亮的城堡,然后你问孩子,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那如果你觉得哪种好,你就用哪种办法。开始的时候,你要经常帮助他分析这些情形,慢慢他就在生活里积累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我的宝宝在外面还是特别的乐于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孩子玩。每当看到这些,我都很高兴,孩子也很快了!在培育孩子乐于分享的习惯方面,我想自己也有一些心得,恰好趁此机会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要趁早,须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宝宝刚会走路拿东西那会,我们就开始培养她这方面的习惯了。从她开始吃泡芙、水果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她这个是你的,另一个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麻烦宝贝给爸爸送过去。宝宝就兴高采烈的送过来了。因为小时候的习惯使然,宝宝现在也很大方,所有的东西都愿意分享。一般你不主动说,她都会给你。
2、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习惯,家长要大度。出门去公园玩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家长就非常不喜欢别人的孩子碰自己孩子的东西,这样是培养不出乐于分享的孩子的。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拿了一堆贴纸,有一个小朋友想去玩,孩子的长辈一把抓住把自己的孩子抱走了,这样是无法分享的。
3、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要从心里上去引导孩子。一般的孩子到了两岁多的时候都有逆反心里,你越让他干嘛,他偏不。这个时候你不能要求他去分享,而是慢慢的引导他,让他主动、快乐的去分享。
###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实孩子之所以以自我为中心,不过是因为匮乏,我们给了他满足,他在获得安全感后,自私的想法就会淡化。
比如说如果孩子只有一颗糖果,那他当然不愿意把它分给别人。
但如果他有很多的糖果,那他就会留出自己的部分,乐意让别人去分享剩下的部分。
比如在接儿子放学的时候,给儿子带很多吃的,要他分给小朋友,刚开始儿子不愿意,就告诉儿子说,家里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也就给了。
后来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拿到他给的吃的后,都和他说感谢,而且都非常开心,他就慢慢变得很热心。到后来不用家长提醒,孩子自己就会很主动。
有时候不妨给孩子多备一些东西,不要让他觉得给了以后自己就没有了。
其次,我们应该对孩子加以积极正确的教育和诱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一些东西,尝试 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就像刚刚说的那个孩子,后来其他小朋友都对他表示感谢,而且大家很开心,这就让他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呀。
只要孩子从分享这件事里感受到快乐了,那他就不会只顾自己。
让孩子多结识一些同龄小朋友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我们常说大人的榜样很重要,其实同龄人的带领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身边的小朋友都是愿意分享的好孩子,那孩子就会下意识的向他们学习,自然不会太差。
因此,孩子接触的小朋友挺重要的。
让孩子之间互通有无
这个要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分享,是这么做的:
只要给孩子买了喜欢的玩具或者书,她都鼓励孩子带到学校去,并且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交换自己的玩具或者书。
她教育孩子说:只要你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玩,那别人也会把好玩的玩具送给你玩,这样你们就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可以玩,也有很多的书可以看。”
慢慢地,孩子尝到了分享的甜头,以后不用妈妈提醒,他都会把新买的玩具带到学校,跟其他小朋友分享。
这种做法就很赞,而且很容易做到,我们各位妈妈不妨都试试。
我们要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
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统统都让孩子去亭受。有时候孩子诚心诚意的让我们吃东西,我们却说,你吃吧,你是孩子,我们是大人,大人不吃!
尤其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就被我们扼杀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和分享的好习惯了。
要想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我们首先就要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
比如在家里,我们可以让孩子为每个家庭成员分苹果,教孩子学会尊老,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再分给自己。
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的传统美德。
别让孩子做分享”的游戏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正吃着东西呢,奶奶就假装试探说:孙子啊,给奶奶吃点。”
正当孩子跑到奶奶跟前,拿着饼干给奶奶吃,奶奶却假装咬了一口,说:孙子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
孩子一看,自己的东西不但没有被奶奶吃掉,还得到表扬,心里就会喜滋滋。不单是奶奶,爷爷和姑姑都会这样。其实这样做,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独享,孩子心里早就知道,我们是不会真吃的,每次也只是在配合我们的表扬”,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别跟孩子玩这种假吃真表扬”的游戏。
总之,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时侯,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尽可能让孩子在分享中体验到快乐。
不要强制孩子分享,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正面引导不行,那就从侧面想一些特殊的点子,反正不要强迫孩子,不然只会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