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我怕做梦,我不敢自己睡”,妈妈的回应方式对孩子很重要

小孩做梦是平常易见的事,似乎是与身俱来。孩子在婴幼时期,常见的做梦现象是孩子在睡梦中哭起来,或者睡着中笑出声来,但孩子起床后就把梦都忘记了,就像梦从没有来过一样。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生活体验丰富,认知领域越来越广,接触的信息日益复杂,孩子的做梦感受也有所变化,从一开始只是简单的伤心和开心,到有了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现象。

几个月前我的孩子(7岁),有几天特别抵触一个人睡,孩子在睡前就和我商量能不能到我房间来睡?因为他害怕做梦。看到孩子哀求和害怕的眼神,我知道他肯定记住梦里面的一些不好的体验才会感害怕的。

这让我想起,我在很小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情况,清楚记得当时做完梦,就去跟妈妈说:我做恶梦了,我害怕,我不敢在自己房间睡”。我妈妈回应我说:做梦有什么好怕的,赶紧回去睡…”

于是我就回到自己的床上,但不久同样又做了一个自己害怕的梦,我不再去找妈妈了,我就躲在被窝里面害怕,在害怕的情绪不知不觉睡着了。

其实当孩子因为做梦有不好的体验时,这种害怕的情绪需要被大人接纳并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做梦也是体验,偶尔做梦是对身体机能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正确的,正面的让孩子认识梦,帮助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

为什么说偶尔做梦是对身体机能有帮助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在睡眠时,脑细胞进入了放松和休息的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

人人都会做梦,每个人的梦境都不一样,梦和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生活认知存在很的关系。

接下看一下偶尔做梦对我们身体机能有什么帮助呢?

在百度百科上看到,曾经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试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刻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身体机体正常活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妈妈,我怕做梦,我不敢自己睡”,妈妈的回应方式对孩子很重要

偶尔做梦对我们身体机能是有帮助的,主要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1,做梦者在梦中满足自己的愿望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所以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一本中也提出,梦主要的意义是梦者愿望的表达。

简单来说,我们人在清醒状态下,对自己想要又没能达成的愿望进行压制的,但在睡眠中,精神放松的状态下,会通过做梦去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实现的愿望。这样的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表达愿望的体验,可以释放,我们压制的情绪。

2.在梦进行学习,预演生活

不知大家有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梦境?如果有一段时间很专注的在学习一门功课,那我们也会在梦中学习。我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段时要上公开课,我准备好多资料在没真正上公开课之前,我已经在的梦中孩子们上课,梦后记得非常清楚,那节课是给孩子讲了什么故事,如何加讲,如何向孩子提问问题?这样的情景在梦中像过场预演了一遍。

在梦中预演学习和工作这样的体验,可以让我们对工作的细节更加清晰。正如哈佛医学院的副教授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主要研究梦境,他提出,我们在做梦时,大脑会观测我们的情绪反馈,进行学习。所以我梦见给孩子上课的情景一样,实际就是梦中进行学习,如何把课上的更好。

妈妈,我怕做梦,我不敢自己睡”,妈妈的回应方式对孩子很重要

3.在梦中锻炼战斗逃跑本能预演是为了在现实中遇到突发情况保持敏锐度

芬兰心理学家安迪.瑞文索通过调查发现,梦是大脑一种演习的方式,大脑在夜间演练如何应对那些对我们生存最为重要的威胁。

也就是说,如果梦见被人或动物紧追着我们,我们在梦里是又紧张又害怕不断在逃跑,实际上这些梦是不好的体验,但却能锻炼我们遇到威胁的战斗力和逃跑的本能,这样的梦,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在睡着时进行生存演习的功能。

我听过我孩子讲叙过让他感到害怕和恐惧的梦是被追,他说有被怪兽追,有被猎豹追跑。曾经在带幼儿园大班因为要讲一个梦的课题,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做过梦,很多孩子纷纷回答说,做过可怕老虎追的梦。有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经常做的梦是可怕的动物的梦,等孩子长大了才慢慢的现实接轨,可怕动物梦会渐渐变成坏人和棍子。

那么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害怕做梦,不敢自己睡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当孩子说因梦而害怕,就证明孩子所做的梦,让他有不好的体验,所以才会有恐惧的情绪,三个步骤,让我们孩子正确的面对梦,梦醒后不再有害怕的情绪。

首先,耐心倾听孩子的梦,用同理心释放孩子害怕的情绪

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现在感到很害怕,我们千万不要说:做梦有什么可怕的,那都是假的,你是个勇敢的乖宝宝,不要怕。实际上,如果我们这样说了,对孩子有点帮助都没有,因为孩子害怕的情绪,不是说我不怕,就不怕。我们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不用看!

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刚才做了让你害怕的梦是什么?妈妈小的时候也做过让自己感害怕的梦。你可以说给妈妈听听吗?看看让你害怕的梦和妈妈小时候做的梦是不是一样的?

我们先接纳,孩子害怕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做过这样的梦。先让孩子知道这样的梦很正常的,很多人都做过。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害怕的情绪中,是很没有安全感的,我们的同理心会让孩子放下害怕的情绪。

其次,让孩子正确的认识梦,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对我们的身体机能是有益的

做梦虽然是常见的事,但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或者在别人面前讨论孩连做梦都怕这样的话。所以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梦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记得当我的孩子跟我提出不敢睡,要和我睡,因为做了可怕的梦,我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我也做过这样的梦,孩子当时又很认真的小脸看着我。

接下来我们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告诉孩子,偶尔做梦是对我们有益的,例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如果我们梦见爸爸买了,我们很喜欢的玩具,那就证明我们在梦里面体验了一下玩那个玩具的过程。但如果我们梦见被猎豹追,我们很害怕,那是因为我们要借助梦来锻炼了我们跑步的能力,和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躲避的能力。如果我们梦见我们心爱的玩具被抢了,我们很伤心,这样的梦可以提醒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玩具。

几个月前我用的方法让孩子正确认识了梦,现在孩子做了梦,如果他起床后还记得,他带点幽默的语言和我分享他的梦。用孩子能理解的话简单话,打个比喻让孩子明白梦人人都会做,包括爸爸,妈妈,和他的朋友小鹏也会做这样的梦。有的梦对我们是有益,这些益处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打个比喻,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就好。

最后,尽量让孩子不要长时间观看暴力情节的动画片,注重培养孩子睡前有良好的情绪习惯。

记得我的孩子睡恶梦期间,是经常看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画面很多时候都怪兽互打的情节,看多了孩子的大脑对这些画面感到兴奋。

临睡前也会想到这些画面,当大脑其他的神经细胞都休息了,这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 孩子就会做和这些画面相关的梦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如果睡前,不要打骂或者过度批评孩子,孩子情绪太过激动或者有生气的心情,也会影响孩子会做一些不好体验的梦,尽量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入眠。孩子情绪好了,睡眠质量也会好,如果做梦的,也是会做一些体验比较好的梦。

孩子睡梦虽常见的事,但如果让孩子有不好体验的梦,孩子如不了解,越发害怕,甚至有会变得胆小。正确对待孩子,因为梦害怕的情绪,让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正如张瑞雪存在他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出: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