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一场大雨,总算是可以畅快地呼吸一下空气了,所以雨停后立即决定带孩子去逛一下。孩子也很兴奋,这几天在家也闷坏了,看到地上的有一片很大的积水连想都没想,就使劲地在里面蹦着跳着。我立马去阻止,见不起作用,便大声吼起来,禁止他在水里跳。孩子被我给吓哭了,怎么安慰都一时停不下来。

事后我会反思,我们应怎样说,孩子才会听,除了吼,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赢得孩子的合作。
01 我们要学会共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讲到,在拉近与孩子的关系中,孩子愿意听我们所讲的话,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共情。所谓的共情,其实就是一种同理心,具体到孩子就是我们了解孩子感受的能力。
如果我能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这样讲,我知道你很想玩水,在水里蹦,但是这个水不是特别干净,而且你的鞋也容易湿,不如我们回家换双靴子,找块相对干净的积水来蹦怎么样。想必,也不会有后面的不愉快了。
共情可以让孩子感觉被看到了,更好地培养其归属感,建立与父母的良好亲子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还举例教我们如何共情,如当孩子提出愿望而我们当时又没有实际条件满足时,我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满足。
比如孩子说想吃冰激凌,你可以说妈妈好想现在就给你变一个出来,一个你最喜欢吃的草莓味的,你快来尝一下吧。孩子知道你理解了他想吃冰激凌的感受,自然也不会在继续吵闹,因为你已经给他想象了一个出来。这个方法我试验过很多次,每次孩子都很开心地在幻想的场景中表演。
另外,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
02 我们要学会倾听我们都好久不做小孩,已经忘记做孩子的感受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讲到孩子想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感受,有时仅仅是听就很有用。
现今我们每天都很繁忙,注意力也时常被手机打断,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完整的时间听孩子把话说完。我们连听孩子讲的时间都没有,孩子又怎么可能愿意听我们的。
我们只需放下手机,把耳朵和心留下,倾听我们孩子的内心,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是我们误解孩子了。
记得小时候我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可是他们还没等我们说完,就否定了我们。导致现在,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总是怀疑自己,即使有需要也不愿找父母沟通。
正如《孩子:挑战》中讲到当孩子在讲时,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却没有听出孩子的内心想法。从婴儿出生时,几乎每个妈妈都能辨别婴儿哭声代表的含义,只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只顾于解决问题,而不去听听问题背后的原因。
只要我们倾听,就会收获很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

吼叫打骂,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是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命令他们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去做。这种态度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反抗,不仅对孩子对自己都是很大的伤害,长期以往,孩子也会学会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中曾讲到我们应有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坚定的态度与强硬的态度不同的是,它强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强强是7岁的小男孩,平常很挑食,往往妈妈做了很多好吃的饭菜,他偏说自己不喜欢吃,妈妈就会恳求他吃一口尝尝,强强会说另一种没有做的事物,妈妈就会妥协去给他做。久而久之,妈妈说什么他当然不会听,因为他知道妈妈没有底线不坚定。
而如果妈妈用坚定的态度,告诉强强如果不想吃,那这次可以不吃,离开餐桌,等下次吃饭的时候再吃,而且不可以吃零食。这样几次下来,强强就不会挑食了。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着与孩子共情,学会倾听孩子,学会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相信孩子与我们会越来越亲近,越来越心贴心。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将赢得孩子的合作,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