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你的孩子是“精神留守儿童”吗?别做“生而不养”的父母,多陪伴

"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尹建莉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献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从圆圆5岁开始,她就很少再与父母有更深层的交流,每天与父母的对话次数少得可怜。圆圆的爸爸妈妈都上班族,每日朝九晚五,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圆圆,让爷爷奶奶帮忙带着。

即使晚上下班回来也还是各忙各的,偶尔会问问圆圆的状况,但是通常没说几句就没了话题。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圆圆上了初中,平时沉默寡言的圆圆在初中似乎放飞了自我,成为了老师眼中坏学生”的一员,三天两头就给圆圆的父母打电话说圆圆又闹事了。

父母也难受得慌,他们也不明白圆圆的转变为何如此之大,因为圆圆好像从来没有和父母们说过自己的心事。

反思自己曾经对圆圆的态度,只能懊恼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不够,照顾不周,他们想和圆圆好好谈一谈,却被圆圆:早些年不管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了!”给堵了回来。

圆圆的父母既心急又无可奈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圆圆就是典型的精神留守儿童”,虽然父母都在身边,却不在意孩子成长中需要的沟通与陪伴,让圆圆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导致她初中开始变得叛逆。

☞什么是精神留守儿童”

精神留守儿童”是因父母忙于工作而无力管教,交由他人如爷爷奶奶、保姆、托管机构等代为抚养的城镇儿童。

精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区别在于他们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并不长,短则为父母上班时间,长则1-2个星期;物质生活条件与留守儿童”相比较为优越,无需担心生活压力;虽然能常与父母见面,却无过多的沟通与交流,导致亲子出现心理疏离”;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存在巨大的空虚,心理承受能力弱。

☞精神留守儿童”的特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郑日昌教授说:对比以前的城市孩子或农村的孩子,城市精神留守儿童温饱得到满足后,欲望会更大,活得也很累,而且一旦得不到满足,心理就容易畸变。”

以自我为中心

精神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疼爱与管教,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遇事易走极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注重自己的感受。因为在他们心里,似乎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是永恒真实的。

不服从管教

精神留守儿童”相较于其他孩子更为叛逆,不服从父母的管教,常与父母有言语肢体上的冲突,有时甚至为了显示自己可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而离家出走。

依赖性强

此依赖不是对于父母的依赖之情,而是对在精神留守儿童”身边陪伴他成长,真心实意为他考虑的人的依赖,如保姆或老师。

但是这样的人不一定能够长久呆在他身边,当他们离开他时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无处寄托而产生焦虑、自闭的倾向。

无法与父母交心

中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透露在他负责的有关遇到问题你会最先告诉谁”的调查中,美国、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亲;但在中国,第一位是同性好友,第二位是异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亲,而父亲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

精神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态度甚至不如网友,都说父母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温暖港湾,但在精神留守儿童”眼中还不如网上的树洞。

☞精神留守儿童”通常有这几种类型的父母

不闻不问型

这一类父母将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交由他人帮忙抚养,自己只提供孩子需要的金钱支援,其余一概不管,典型的生而不养”。

物质满足型

除了孩子需要陪伴的要求以外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企图用物质弥补自己在陪伴上的缺失。

自欺欺人型

偶尔与孩子沟通便以为自己了解了孩子的全部,教训孩子时家长派头十足,该关爱孩子时又消失不见。在外人面前诉说自己对孩子的爱如大海,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爱却细如小溪。

宠物离了主人过久还会产生一定的疏离,需要主人的陪伴与亲近才能重归于好,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绪还有自己的判断,这样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能你说爱他就相信呢?

☞让孩子的精神不再留守

时刻表达爱

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要让他感受到你的在乎与关心。看到孩子的时候给予他幸福的笑脸和张开的怀抱,让他明白即使不在身边,你也还是在想念着他,关心着他。

常对孩子说我爱你”,语言的力量其实很强大。

利用碎片时间陪伴孩子

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午间休息时和孩子通一会儿电话,睡前讲个故事,晚饭时关心孩子生活情况......如今的通讯工具那么多,想孩子的时候有很多方式可以联系。

只要你有心,时间对你来说并不是问题,一个人再忙也不会连发个信息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孩子的游戏你也可以参加

在孩子玩游戏时你也可以参与进去,和孩子一起扮演角色,通过游戏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知道父母也可以是朋友。

沟通是促进亲子关系的第一法则

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烦恼。父母下班后多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可以有效拉近亲子距离,促进家庭氛围和谐。

❤绿叶小作坊

孩子需要父母的抚慰与关爱,别让孩子成为心理留守儿童”,只要你多付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填补孩子内心的空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深深爱意。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