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惩罚的艺术

"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朋友说

最近家长群里刮起了买戒尺的风

吓得朋友赶紧也入手了一把

我问你买戒尺什么时候用

他犹疑半天

惩罚的时候吧


很多人觉得惩罚孩子很简单

可是有多少人懂惩罚的艺术呢?

所谓惩罚的艺术,并不是鼓励家长去罚孩子”,而是明确哪些情况应该惩罚,哪些情况是不应该惩罚的。

家庭教育中的惩罚”应是因爱而惩,以教代罚”,当惩罚能够帮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他能够产生真正的悔过之心,这种手段才有运用的必要。

惩罚是家长最后最无奈的选择。

在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和最爱用的杀手锏,省事、好用,似乎身边的家长都是这样操作。不过,这也是大部分家长最后和最无奈的选择了,因为除了这招家长也想不出什么好招了。所以家庭教育到了惩罚的这一步骤就十分关键了。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给予一定的处罚,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分寸,注意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作出合理的惩罚。

不然如果方法不合适,不仅不能起到正面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我们将可惩罚和不可惩罚的情况来做一下分析。

可惩罚的情况

不可惩罚的情况

惩罚要注意的原则

家长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原则。01 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当家长向孩子讲解不当的行为会产生的后果时,而孩子又非得去做,家长先不要急着批评、责怪孩子。举个例子:孩子画画时,把盒子装了很多水,家长建议孩子少放点,面的弄得一地都是水,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理会家长说的话,结果还是把盒子弄翻了,水流的到处都是。这个时候家长肯定是生气啊,责骂孩子不听话,或者说孩子笨等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防御心理,阻碍孩子吸取教训。在孩子犯了错之后,如果家长能够心平气和的主动帮助孩子打扫收拾,孩子反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02 惩罚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要求孩子承受的后果必须是孩子能够理解的,能够做到的,与孩子犯的错误有关的。例如,3岁的孩子玩的时候总是搞的一身脏,需要洗衣服。这个因果关系,而孩子就无法理解,他也不会洗衣服。所以家长如果要求3岁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弄脏,不然的话就自己洗衣服,这种惩罚就不合适。


03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比如孩子和他的小伙伴玩耍,要事前告诉孩子如果和他的小伙伴吵架或者打架,两人就不能一起玩了。如果外出玩耍,如果私自跑开,那么就会马上离开回家。事前把后果给孩子讲清楚,让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既是在警告孩子也是在教育孩子。

04避免过重的体罚,注意惩罚后的情绪安抚

对于孩子的惩罚,可以采取适当的态度,但是千万不要采取过重的体罚,这样对孩子造成的的心理阴影是很大的,而是应该采取正确的引导。惩罚之后,还应该给予适当的安抚,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要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

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

孩子感受到的是恨

而不是规则。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载至公众平台-景红有话说,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