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吃饭、睡觉总要人催怎么办?小小改变,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

都7点了,喊了你多少遍,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快点来吃饭,饭菜都凉了。”

该上床睡觉了,快点,明天该起不来了。”

……

这些是大多数家庭每天都要上演的场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吃饭、睡觉、上学总是要家长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家长着急上火,孩子却还是磨磨蹭蹭。

家长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孩子却总是拖拖踏踏不自觉,​该怎么办呢?可以试试这些小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把时间具体化

认知心理学中提到: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和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而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应。”

孩子起初是没有时间知觉的,他不知道你口中的5分钟、10分钟、半小时是要持续多久,在孩子眼里,这些都只是抽象的一个数字。

所以,当你说:最后再玩10分钟,然后就去洗澡,可以吗?”

孩子嘴上答应着好,但心里却不知道,到底10分钟是多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在孩子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之前,我们可以将时间具体化,帮助建立时间的观念。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可以再玩10分钟,当你听到闹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就是洗澡是时间到了。”

讲完这个故事就是睡觉的时间了。”

这个小小的改变可以将抽象的时间用具体事物替代,让孩子知道,10分钟是持续到什么时候,下一件事情又该什么时候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孩子是很会和家长讨价还价”的,玩了10分钟,还会想再玩10分钟。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规则,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

因为睡觉前你多玩了5分钟,这个时间就得从我们讲故事的时间里面扣除了,今天晚上只能少讲5分钟的故事了。”

家长对孩子要说到做到,到了时间就不要再纵容”孩子,而且规则的制定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如果只是让孩子遵守,这在孩子看来并不是公平的。

比如出门的时候妈妈说:等5分钟,妈妈化个妆。”或者爸爸说:等5分钟,爸爸上个厕所”

那么爸爸妈妈也要遵守时间规则,不要让孩子多等,要公平公正、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遵守时间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孩子承担拖延的自然后果

比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愿意起床,家长担心孩子迟到总是一遍遍催孩子起床,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拖延,因为他知道,家长叫了这次,还可以再睡会儿,反正一会儿还会再叫第二遍、第三遍。

父母应该适当放松心态,如果叫了一遍,孩子不起床,导致迟到了,就让他自己承担,比如接受老师的批评,家长不要帮孩子找什么迟到的理由,让孩子承担拖延的自然后果。

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才教得会”,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起床是自己的事,应该自觉,如果拖延迟到是会被老师批评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从小养成时间观念,对他未来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有时间观念的人,总是能给人认真、可靠、优秀的印象,在未来的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中也会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孩子时间观念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还需要家长长期的坚持和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