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坐月子”是个伪概念?

"

处处有伪概念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买房是刚需(其实可以租住)、买东西要轻奢(高仿存在的理由)、择友看智商(刻意制造阶层落差)等等。概念、和伪概念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为获得预期的群体认同,或为维护秩序、或为获得利益、或为得到认同。

"坐月子"仨字儿应该改成"产褥期"

在中国"坐月子"这件事儿几千年来一直都被"当个事儿",甚至没人在乎这个词儿是概念还是伪概念。

其实"坐月子"应该叫"产褥期" ,它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生下宝宝的42天产褥期里,新妈妈的身体复原与养护,中西方通用,是医院、科学与基本的生理逻辑,因为生娃儿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消耗和生理改变,如失血的后的体液亏损、骨盆、耻骨变形和产道、刀口的疼痛、所以,才有"坐月子"的必要,而新妈妈身体恢复得好坏快慢,除了正确的养护方法,还在于本来身体机能的个体差异。西方人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运动习惯以及所在区域和人种特征,在身体调养与恢复能力上往往会比东方人强一些,这是很自然的事儿,用不着艳羡。

西方人也重视产褥期身体养护

典型中式怕"伤元气"、"中风邪"的不洗澡、不刷牙,不捂被子得毁一辈子、热到快疯、脏到得扔;或者如国人印象中的"欧美人不坐月子",人家凯特王妃生完孩子立马下地抛头露面云云;其实都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人家西方人也重视产褥期身体养护!西方人产褥期身体养护集中体现在"适度"两个字上,饮食、锻炼、心理辅导、作息都会比没生娃前注意,但不会是中式"一捂到底"的夸张刻意罢了。

不是老规矩全不对,是out了

像余秋雨教授《笔墨祭》传达的一样,很多看似光荣又正确的中国传统事物都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屡屡揭示了"坐月子"的真相,那 些视传统坐月子大法为真理的老一辈儿们也越来越少,生育主体已变为Z世代、95后、00后,她们不仅想快速复原身体,更重视恢复质量,因为还要工作、还要竞争、还要形象PK。 自然而然,传统的各种严格禁忌、以讹传讹的曲解和恐吓,各种权威方法论逐渐丧失了市场。

简单粗暴,去月子中心最靠谱

科学的、正确的、健康的、快乐的、减负、快速恢复的坐月子才是如今主流,生娃儿,有条件的就去月子中心,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月子中心,省心有效、科学专业,避开各种婆婆妈妈七大姑八大姨们的争执噪音,静心舒畅度过有质量的42天才是聪明的、负责任的选择!新妈妈心理预期的关键词儿,月子中心里啥都具备。

艾说母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