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被誉为“亲子教育的圣经”,它的作者阿黛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是国际知名的家庭问题与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她们在这个领域为千千万万父母解决了无数问题,获得父母们由衷的感谢。这本书讲述了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教给父母们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让父母和孩子能够建立起有爱互敬的亲子关系。

我结合自己多年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案例,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每天5分钟,6天让你学会如何好好和孩子交流。

转发本文+私信回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还可以得到这本书的电子版。

“孩子总是打架,除了惩罚,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他总是不写作业,怎么教都不听,这样一再的犯错难道不需要接受惩罚吗?”,“这孩子竟然撒谎,如果不罚他,他怎么能知道做错了,以后不敢再犯呢?”……惩罚,是很多家长的终极武器,当父母们被孩子们气的七窍生烟时,惩罚似乎成了唯一的教育方法。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当孩子屡次犯下相同的错误,或者犯下严重错误时,就真的没有其他方法来教育孩子了吗?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惩罚的目的是什么

以终为始,让我们先来想一想,我们惩罚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感受到痛苦吗?不是的,我想没有哪一个家长会把“让自己的孩子感受痛苦”当做最终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教育,为孩子提供一系列指导,让孩子明白和遵守正确的行为规则,帮孩子培养自我控制和决策等基本能力,让孩子得以成长。

那么,惩罚能做到这点吗?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如果惩罚能做到这点,很多家长也就不会因为孩子屡教不改而发愁了。

事实上,惩罚之后,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孩子依然不会改,甚至有些还会变本加厉。然后就陷入“说不听,惩罚,问题严重,再惩罚,还是不听”的恶性循环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因此变得一团糟。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让我们看看为什么惩罚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吧。

1、惩罚到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惩罚只会给人带来像是仇恨、报复、反抗、自轻、自怜等不好的情绪。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回想下自己曾经受到惩罚时的感受。而糟糕的情绪会导致人的行为进一步失控,这点我们在第一讲有过分析(详见:孩子哭闹不休,坚持和人对着干怎么办)。

2、惩罚式教育会让孩子形成“犯错——推卸逃避”的行为模式。

当孩子面临惩罚时,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以避免遭到痛苦,而不是真正的认识到错误和改正它。

3、孩子会认为惩罚是“免罪券”,从而放弃改正。

当孩子知道自己犯错后,都会有愧疚感产生,这会促使他们改正错误和避免再犯。但惩罚却会消除孩子的愧疚感。因为被惩罚后,孩子会认为自己已经为行为付出了代价,那么“罪行”就被抵消了,就又可以做坏事了。并且,孩子还会产生“反正做错后被罚就好了”的想法,从而一错再错,变本加厉。

4、惩罚是一种暴力行为,它给孩子树立了鼓励暴力的反面榜样。

很多青春期会和父母发生肢体冲突的孩子,都是在童年时期受到了较多的身体惩罚。当他们长大到足够强壮时,就会选择以暴力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亲身学到了这样的“道理”。

所以,只要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遭受“痛苦”,而是让孩子“接受教育”,我们就不应该选择惩罚的方式。

取代惩罚的方法

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当你从内心真正认可了“惩罚”于事无补,渴望真正有用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开头。

当你再次被气的怒火中烧,想要惩罚孩子时,请先想象惩罚的无用和恶果,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就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了。

基本的办法

1、想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很多时候,孩子捣乱是因为无所事事。孩子对一切事情都有很强的参与意愿,这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有序的参与到各种事情中,一开始就给孩子正确参与的机会,孩子调皮捣蛋的情况就会减少。要注意,参与的方式应多多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来,而不是又变为要遵守的命令。

比如,逛超市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愿意帮妈妈挑选出最好吃的苹果吗?

2、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这和咱们上一篇(孩子总不听话)中讲的“说出你的感受”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通过自己的表达和态度能让孩子知道事情的性质,是好是坏,是严重还是无所谓。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我们是可以也应当表达强烈不满的。只是这种表达请注意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的人格或能力。

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你可以说“这次成绩太糟糕了,我很生气”,但不应该说“这次成绩太糟糕了,你怎么这么笨或你怎么这么不努力”。

3、阐明你的期望。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他做的是什么。我们不能指望什么事情孩子都一次学会或记住。

4、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这和期望是相辅相成的,除了告诉孩子我们的期望,还应该告诉孩子,在已经犯了错的当下,他可以做什么,让事情得以弥补,变得不那么糟糕。

这么做还可以让孩子以后在犯错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弥补自己的过错,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5、让孩子做出选择。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当我们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不可以怎么做之后,我们需要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通过主动选择这一行为加深孩子的责任感,这样孩子才能更主动的按自己的选择做事。

6、采取行动。

一切言谈离开行动都是无效的。沟通过后,我们和孩子都需要采取行动,落实之前的讨论。包括当孩子违背自己的选择时接受其后果,也就是下一点,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7、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你可能会问,这和惩罚有什么区别吗?惩罚是家长有意的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和自由,或是让孩子遭受某种痛苦,目的是给孩子一个教训。而孩子不良行为的后果,是他做这件事一定会有的结果。

比如,孩子借用爸爸的手机玩,但没听爸爸关于小心使用的要求,结果摔坏了手机。爸爸选择的处理方式是以后不再借手机给孩子玩,这么做就是让孩子体验不良行为的后果。借了别人的东西不珍惜,造成了损坏,结果肯定是东西的主人生气,并且下次不愿意再借给你了。但如果爸爸选择狠狠骂孩子一顿,甚至打孩子的屁股,这就是惩罚了。我们损坏他人财物,结果可不是被骂或被打一顿就完了,轻则下次借不出来,重则要赔偿。

如果这些方法我们已经试过,但某个问题还是长久无法解决,又该怎么办呢?

这说明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找出根本原因,相处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法。这时,你需要试试下面方法。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进阶的办法

1、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在和孩子谈之前,请务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只有孩子觉得你真的会听他说,并理解他的感受时,他才会去考虑你的感受。

2、谈谈你的感受和需要。

这一步请务必简洁扼要,没有人喜欢唠叨。说的更多并不会让孩子理解更深刻,请放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沟通方式。

3、与孩子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4、把所有的主意都写下来——不加褒贬。

这两条通常是一起进行的。如果可能,就尽量让孩子先提出解决办法。并且注意管住自己,不要对孩子提出的方法进行好坏的评判。一旦你对孩子提出的意见说了“这样不好”或“那样不对”,整个沟通就毁了。

要对所有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孩子说出所有的想法。有时候第一眼看上去不行的方法却可能带来最好的结果。

把孩子和自己的解决办法都一一写下来,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有利于后续的讨论。

5、决定哪些建议你喜欢,哪些建议你不喜欢,哪些建议你决定要开始实行。

方法有很多,有些孩子会不喜欢,有些我们会不喜欢,父母可以表达自己不接受哪些方法,也应该让孩子表达不接受什么。但表达不喜欢不接受时,请注意不要贬低孩子的方法,像是“你怎么能这么想”或是“这个方法太糟了”。只需要表达你的感受就可以了,比如“这么做我会很担心你”或是“我没有时间这么做”。

经过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然后去落实它。

转变的关键

使用上面的这些方法(放弃无用的惩罚手段,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需要我们调整心态。

#读好书#孩子屡教不改,除了惩罚还能怎么办?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这需要我们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无限可能性的尊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需要、喜好和想法。他们虽然在社会经验和知识上没有作为父母的我们丰富,行动能力上也不如我们,但他们作为人的一切感情上和理性上的需求和反应,和我们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不应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仿佛孩子是某种低级的、只能听从我们命令的存在,不应认为自己的一切命令都是唯一正确的权威,仿佛任何事情我们的判断和要求都是不可动摇的唯一正确选择,再没有其他路可走。

想想看,如果我们和同龄人、甚至和我们的老板对某件事有不同看法时,我们会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什么都要按照自己说的来吗?

不,我们一定不会。那为什么对着孩子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这样做呢?

就是因为心态的变化。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们总是因为自己作为年长者更加有经验、知识和能力,就把自己当做“权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变成领导者和随从,而且这个随从还必须言听计从,不能有丝毫自己的意志或决定!

这是何等的苛刻呢?什么人能忍受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只听令行动呢?

而且,这样只会听话的、温顺的、毫无己见的“奴隶”,是我们想要自己孩子成为的样子吗?!

所以,调整心态,学会尊重孩子吧,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让孩子成长的良方妙计。

下次,再当我们和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时,请不要把关注点和精力放在对付孩子上,我们不是要分出“胜负”,而是应该把我们和孩子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共同去寻找矛盾的解决方法。这个解决方法能让我们双方作为独立的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需求都得到满足。

这样平等沟通和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的方法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重要的、宝贵的教育。这个过程让孩子学到了,在面对人生难题时,应该如何通过积极参与来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一个抱怨者,或忍受者。

这不仅在现在、在家里有用,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当他们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时,这让孩子们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自己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

留一个小练习,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后能想一想。

老师又一次电话和你反馈,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这已经是这个学期第三次了。你应该怎么办呢?

推荐阅读:

上一讲:#读好书#孩子总不听话,怎么说都不听,我该怎么办?快用这5个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