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买玩具孩子以哭闹“要挟”?“妥协”就输了,做到这4点才能赢

"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晚饭过后带着女儿去逛商场,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画面:在一个玩具店,一个孩子坐在地上一直嘴里还不断的嚷嚷着:"我就要嘛,妈妈你给我买吧!"

小孩的父母就那样站在旁边看着那个孩子。原来是那个孩子想要买最新款的玩具飞车,但是家长早就和孩子约定好了的进去玩具店就看看而已,绝对不再买玩具了,因为昨天刚刚买了一套加上家里面也有很多的玩具了。

看到那样的父母不禁想要给他们点个赞,因为他们在教育孩子上面是很有立场的,不会因为孩子在大哭大闹就受孩子"要挟"而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更不会因为怕孩子在公共场合这样做怕丢人而受孩子"要挟",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可以做到像这位妈妈一样呢?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受孩子哭闹"要挟"从而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会使用这种方式得到他想要的跟父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家长不要再被孩子的哭闹给"绑住"

在《妈妈是超人》电视节目中,马雅舒可以说是完全被孩子的哭闹给"绑住"了,女儿的哭声就是她的"死穴"——女儿不想要吃饭而想要吃冰淇淋,不给就哭,孩子一哭,就马上给;不想要上幼儿园,孩子一哭,差点抱回去。现在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很任性脾气也暴躁甚至有点过分,其他体现在一个场景中:孩子不想要去睡觉,妈妈哄她睡觉,可孩子不听甚至对妈妈又打又踢。

孩子可以说是很聪明的,如果因为他的一次哭闹要挟使他达到了目的。那么孩子会误认为从此自己拥有了一个对抗家长的"法宝"——只要不停地哭不停的闹,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是其他东西。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面一定要有一个原则并且不可以被孩子的哭闹所要挟,一定不能在原则上进行"妥协";如果被孩子的哭闹所要挟,会给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接受"要挟"等于在害孩子

电视节目《妈妈是超人》中的妈妈马雅舒因为一再的对孩子哭闹进行妥协,导致让女儿米娅不仅仅是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形成任性妄为的性格出现各种各样的任性行为甚至还面临被幼儿园退学的风险。由此可知家长的一味"妥协"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任何的益处,还让孩子养成了任性、妄为的性格。

家长在面对孩子在得不到就哭闹的情况不要一味地去妥协、溺爱,让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自己哭、闹,家长一定会妥协的;否则以后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任性妄为的"熊孩子",甚至"巨婴"。

当家长面对孩子不给买玩具就采取哭闹的方式进行要挟的情况下,家长一定也不能够"妥协",家长一旦"妥协",孩子就"赢"了。在这场孩子和家长的对峙中家长一定要"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不接受孩子的"要挟"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呢?

家长化解"要挟"的4招接受孩子的哭闹

有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家长的错误示范:

对孩子采用一直冷暴力的方式——对孩子的哭闹行为不打不骂不哄也不接受"要挟",然后离开孩子哭闹的地方,等孩子哭闹够了在回去。可能是孩子会因为家长的离开而不哭不闹了,但是家长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要把我丢在这里"的想法,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敏感。

家长的正确示范:

贾静雯给广大家长做了一个正确的示范:在一次临近睡觉前,女儿咘咘不肯睡觉,吵着要吃苹果。贾静雯说"不可以",并且在咘咘出去之前就把门关上了,此时孩子便大哭。贾静雯却对咘咘说:"不行,你哭也没有用。"然后就站在咘咘的旁边。孩子哭了一会便渐渐安静下来,此时贾静雯抱起咘咘,温柔安慰,孩子没有因为没有吃的苹果不肯睡觉反而很快躺到床上安然入睡。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挟时不要烦孩子最应该要做的是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且陪着孩子让他把情绪平复好,等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家长在和孩子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和讲道理。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处于闹情绪阶段无论你说的多有道理孩子都是不可能听的进去的。

制定一个买玩具的计划表

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做一个买玩具的计划表。比如说:一个月只能买一次玩具,即在一个月里面只有一次买玩具的机会,只要你用掉他了,那么这一个月里面遇到再喜欢的玩具都不可以买了,也不可以因为很想要而大哭大闹要挟家长。

又或者是根据孩子现有的玩具情况跟孩子约定在未来的两个月里面都不可以买家里面最多的那种玩具,因为那类玩具实在是太多了。特别需要说一下的是跟孩子说如果他违反了这个计划表就一定要接受惩罚。比如说违反一次就未来的三个月都不能买新的玩具,以此类推叠加月数。所以大家都必须遵守这个计划表,谁违反了都要接受惩罚。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自制玩具

孩子对于一切的事物都是心怀好奇心的,对于玩具也是一样。他们想要买玩具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玩具店里面的那个玩具我没有,所以我想要。家长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个心理引导孩子自己组装玩具,在空闲时间去买玩具的零件,然后家长指导孩子去组装。这个做法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新鲜"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通过孩子一番努力之后得到的玩具孩子会比较喜欢、比较珍惜它。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实操能力以及有助于孩子、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相信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哭闹的时候都会很头疼,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孩子在大哭大闹,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是家长打了孩子,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当他有需求和想要发表自己感受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话,家长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同于孩子用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哭闹的方式:家长不要去猜测孩子的哭闹到底是因为什么,孩子也不用去猜家长到底能不能理解我哭闹是因为什么,能不能满足我的欲望。

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对待哭闹的孩子家长需要做到"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即是:

不要打孩子,这样以大欺小,对孩子不公平;不要骂孩子,因为那样做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不要说孩子,孩子正闹情绪的时候,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说的多会让孩子以为你在求在哄他;不要走开,走开就是单独禁闭,那样叫惩罚,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陪伴孩子,并且告诉他:你这样的做法是不对,你要闹就闹吧。

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的哭闹当做是一种"要挟"的时候,孩子才不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去让父母满足自己的买玩具的欲望。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没有大小,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挟"的时候要多点耐心给予正确示范和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努力做到理智地解决问题。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