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赏识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流行的,好像是有几本书的出版,也有几个育儿算是成功”的家长站出来说话,要夸奖孩子,不要总是批评打击……”似乎一夜之间,家长们开始很小心的呵护孩子的心灵,于是,那些宝贝,你真聪明;宝贝,你真漂亮;宝贝,你真棒”开始成为家长们的口头禅,生怕不夸奖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自信了。这样下来,许多孩子开始练就一颗玻璃心”,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批评,得不到小红花会抹眼泪,老师夸了别的孩子没夸他会不高兴……。殊不知,家长和社会这样泛滥化的赞美,也进入了另一种教育误区。
我知道的故事。一个奶奶在给2岁多的孙子喂饭,孩子每吃一口,奶奶就说宝贝,你真棒”。同时,这个孩子吃饭困难,每到吃饭时,都需要大人伤透了脑筋,经常是连哄带骗的喂进去一些。吃饭本来是本能问题,2岁多的孩子饿了自然会主动吃饭,结果吃饭却变成了家长们要完成的艰巨任务。这个孩子长大后,还有什么事情是他需要自己努力去完成的呢?
前几天,一位同学带着孩子来找我,小男孩7岁,有一阵子和我玩拍瓶子,一开始就制定规则,他拍向我,我接住了算一分,我拍向他,他接住了算一分,三局两胜。期间我发现,当他拍向我的时候会故意拍的比较低,我难以接住,这样我就得不到分,他每得一分,都会比较高兴。终于,他赢了,很高兴。我却在想,如果他输了,他会怎样发脾气?要经历怎样的情绪挣扎?遗憾的是,我也没有给他一次输的机会。
赢的时候有多高兴,失败的时候就会有多沮丧。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盯着那些光鲜的成功,只允许自己站在高处的时候,一旦遭遇挫折,他们被培养出来的玻璃心”就真的不堪一击。宝贝,你真聪明;宝贝,你真漂亮;宝贝,你真棒”这些没有针对性的夸奖,正是把孩子推上玻璃心”舞台的重要魔法。
宝贝,你真聪明”——深具欺骗性的评语
平均智力正常的群体,智商差别不大,没有那个孩子比别的聪明多少,如果他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他收到的信号可能是,他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可以不用特别努力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等等。
其对应的发展可能是:
1、这样的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容易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甚至可能成为钻空子的好手。当然,也有可能会进行一些发明创造。
2、当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不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方法不当,他会认为是别人阻碍了他,都是别人导致他成为怎样怎样的结果的,外归因的方式,容易使他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人际关系受阻。
3、他认为自己很聪明,主动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在面临挑战时,可能会评估聪明的我是不是可以搞定,如果搞不定了就没法匹配聪明”的标签,所以面临有可能达不成的挑战时,会放弃。只许聪明,不许愚笨的思维,导致害怕面对挫折,逃避困难,失去许多机会。
宝贝,你真漂亮/帅”——类似可以靠脸吃饭的暗示
漂亮或者帅气,小朋友们本来没有什么概念,但被说的多了,他们就会以为这是个好东西,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漂亮或者帅气不用特别努力就可以得到额外的好处,靠脸吃饭的种子就被埋下了。傲气的小公主、小王子们从此也站上了另一块高台,因为自己漂亮可能看不上其他小朋友,可能会向其他人索要赞美,可能为了保持漂亮、帅气整容上瘾,有可能高处不胜寒,独孤寂寞……。
宝贝,你真棒”——让自我责任缺位的暗示
当一个孩子经常听到宝贝,你真棒”,并且在生活中泛滥的时候,不管他是自己吃了一口饭,还是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容易带给他一种感受,那就是这样做似乎都是外界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吃一口饭,获得赞扬,如果听不到赞扬,我就不吃了,反正吃饭是你们的事情,你们必须求着我吃(许多家长求着孩子吃饭)。于是,学习是你们的事情,我不负责,学习不好都怪你们给我找的学校不好,班级不好;工作也是你们的事情,都怪你们赚钱少,没有关系给我找个好单位。
另一种发展可能是,我必须成功,不然就得不到你真棒”的表扬,进而可能害怕失败,做事情的时候压力山大,一旦事情没有做成,可能会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极端事件。
信心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说了这么多片面夸奖的负面作用,那么家长们该疑惑了?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首先:少夸奖,夸到实处,夸的具体。你真棒,真聪明,真漂亮”之类泛化表扬的话少说。比如孩子吃饭,可以夸他们把饭菜吃的干净,没有浪费;可以夸他们专心吃饭,养成了良好习惯等。可以这么说,宝贝,你今天看起来很开心,脸上像是笑开了花,你笑着的时候很漂亮”。
其次,生活中要区分哪些是孩子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可以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自己穿衣服等。可以这么说,看到宝贝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真为你高兴”。
第三,夸奖后天努力,而不是先天特质。影响一个人社会适应与发展的,不是先天特质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所以,我们的夸奖和塑造要指向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可以这么说,这次你在着色上比较大胆,绘画比赛获得了老师的认可,真为你高兴”,这样孩子收到的信息是,大胆突破创新,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认可,家长也为我高兴,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第四,建立自信心,重要的不是会做什么,或者要达到什么成功,而是有一个信念,有些事情,只是暂时不会,但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有所掌握。比如,在班级合唱训练中,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不会唱歌,参加什么合唱啊,这样的场景下,家长可以这样互动。
家长:你担心什么呢?
孩子:担心唱的走调被嘲笑。
家长:哦,被嘲笑的滋味是不好,我也讨厌那种感觉。那你唱什么歌都走调吗?
孩子:也不是,有些歌而已,只要会唱的歌就不跑调。
家长:这样啊,那我们多花些时间把歌学会了,是不是在合唱时就不跑调了?
孩子:是啊,那我先学习吧,要不然总是让他们嘲笑也不是回事。
【备注】此文之前曾发表于《生命时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