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请让我飞翔吧,不要再剪断我的翅膀

"

看了一部获得64项大奖的短片:你剪掉我的翅膀, 却怪我不会飞翔,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前几天去图书馆借书,一位妈妈训斥孩子的场景。

孩子:妈妈,让我看完这本书再还吧,它真的很好,我很喜欢。

妈妈:这次考试你都不及格,每天就知道看些乱七八糟的书,必须归还了,回去好好复习,我又给你买了好多试卷,多做些题,这才是正经事。

看着孩子可怜兮兮的小脸,想想我们的很多孩子,不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被磨平棱角,慢慢褪去原本的颜色和最初的追求吗?

这就象《肖申克的救赎》中关于体制的思考,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慢慢的在我们家长的要挟下,放弃了个人的爱好,好像唯有学课本上的东西才是学习,而其它的,都是对学习不利的。且殊不知,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的完全抹杀了。

我们只是在埋怨,埋怨文中所描述的我们大人的生活状态周围是一个灰白的世界,人们每天奔波忙碌其中,脸上的表情和周围的环境一样死气沉沉,整个世界仿佛一个精密巨大的机器,每个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零件,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漫无目的地维持着生存。”

我们的没有个性,没有自我,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不值得我们恢复本色,去发掘蕴藏在孩子身上巨大的潜能,不值得我们去为孩子撑起来一片蓝天吗?

女儿是喜欢看《哈利.波特》的,我想,大部分孩子应该都喜欢,她看得痴迷,沉浸在书中,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每每提起,两眼放光,激动的蹦蹦跳跳。

我知道,女儿真的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试想,有什么比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让人高兴的呢?我想,我会一直在背后支持她,尽管孩子的爸爸总感觉女儿看的闲书有点多,但我相信,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兴趣更重要。

看了第一本,女儿在日记里写了点自己的感想,尽管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但我还是想原汁原味的保存在这里,日后查阅,看看自己十岁时写的东西,若干年后,再回味对这本书的感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书,不同的年龄段,理解是不同的。

《哈利.波特》第一本读后感

今天,我第三次打开《哈利.波特》,沉湎于另一个与当今世界截然不同的一个奇妙国度----魔法世界,一个我做梦都想去的一个世界,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收到一封来自魔法学校的邀请函,虽然不可能,但保留一个小小的幻想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书中的主角哈利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勇敢顽强,虽然失去双亲却毫不自卑,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又勇于去探索,他年龄不大但却能将目光放的长远,不拘小节,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与众不同,自命不凡,因此,他常常不被人理解,但他一笑置之,他可以说是一个开朗自信的男孩的完美写照,在两个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他不畏不惧,意志坚定的与别人连名字都不提的伏地魔战斗,最终用人间真情,人的真性---爱的力量,使贪婪的伏地魔一步步地显现了自己的渺小与丑恶。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悬念,象一块磁铁把你的目光紧紧吸引,这套书的第一本告诉我,人生不要有太多欲望,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是毫无益处的,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才能真正去体会它的快乐。

《哈利.波特》是我情有独钟的一套书,其实不仅是它,书,本身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总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