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最近童童收到好多家长反映说自己在家里给孩子做阅读的时候孩子不老实,上蹿下跳的,自己怎么说也不听,被气的不行。
其实童童想说,这个也不怪孩子,童童来给家长解释解释就懂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对事物的学习依靠直接感知,往往不能离开动作。比如,甜甜看到书中蚂蚁飞的内容时,就模仿蚂蚁飞,这是她在用动作感知和探索。爸爸眼里的坐不住”,正是甜甜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思维方式。
3岁孩子的专注时间仅为3至5分钟,4岁为10分钟,5至6岁才能达到15分钟左右。阅读时间持续越长越好”的想法并不适合年龄小的幼儿。因为阅读时间过长,孩子的大脑神经会疲劳,从而产生走神或做小动作的现象。所以科学地把握有效时间更值得提倡。中规中矩的姿势和强硬的语言,并不能起到延长阅读时间和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效果,应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所以家长们知道了吧,小孩子需要学习事物的时候动起来是非常正常,你们要改变自己的定势思维,不要觉得孩子一动就是错的,不过如果孩子一直动那也是不对的,下面童童给家长支支招,看看如何让孩子能够老实的坐一会。
技巧1: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孩子的阅读环境应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尤其在家阅读时,应尽量减少周围环境或家庭成员的干扰。例如,在喜爱的玩具附近阅读,孩子很容易分心;阅读时嘘寒问暖,问饿不饿、渴不渴,会打断孩子思维的连续性;还有的孩子边吃东西边读书,或坐在摇椅上阅读……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该尽量避免。
技巧2:融入情境进行引导
如果孩子在阅读时被身边的物品吸引或引发了新的联想和创造,家长应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强行制止,先让孩子自由探索,待孩子尝试体验过后,再融入情境进行引导。例如,当甜甜看到小蚂蚁居然飞起来”的内容时,立刻做了飞行的动作,这表明她正在用动作感知理解蚂蚁飞”。此时,爸爸也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会飞的蚂蚁”,和她一起飞,然后再飞回座位,并用故事情境中蚂蚁爸爸的口吻说:小宝贝快快飞到蚂蚁爸爸这儿来。”引导甜甜飞回爸爸身边。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模仿欲望,又能将她吸引到爸爸身边,继续后面的阅读。
技巧3:多给孩子具体感知的机会
家长应彻底改变以往成人唱独角戏、孩子一味倾听”的想法和做法,改变正襟危坐的亲子阅读姿势”,多为孩子创造动手、动脑、具体感知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经验,例如模仿动物走、跑、跳,扮演和创编不同角色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让孩子将书本与实际操作相联系,手脑并用、动静结合,既能吸引孩子注意,又能增进对图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技巧4:用提问引发孩子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如果担心孩子模仿时间过长而影响阅读效率,可以在孩子模仿体验一段时间后,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孩子思考,从而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达到继续阅读的目的。如阅读刚开始,爸爸可以根据封面的线索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小蚂蚁怎么飞起来了?它长翅膀了吗?……
如果在阅读中孩子沉迷于模仿,不愿意阅读了,家长可以让孩子猜测结局:后来小蚂蚁会不会掉下来?会不会哭啊……也可以问一些关于人物、情节的内容,通过提问促进孩子思考。
技巧5: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如果时间允许,且孩子兴趣盎然,可适当延长阅读时间。但如果孩子状态不佳,单次阅读时,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在10分钟或15分钟内把书读完。每天读几页、用什么方式阅读,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选择,或视孩子当时的状态而定。愉悦的阅读体验非常重要。
以上的方法家长们尽管拿去用,如果不管用回来找我(偷笑),言归正传,希望这些方法能够解决家长们的烦恼,如果管用,那么继续保持对童童的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