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

还记得狼孩的故事吗?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小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小的约2岁。

他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人的语言,每天半夜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大的女孩经过7年的学习,才会说简单的45个词,勉强会说几句话。她在16岁左右死掉了,但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为什么狼孩最后拼尽全力,还是没能很好的学会人类的语言呢?那是因为狼孩已经错过了语言的关键期,她一生都很难达到平常人的语言能力了。

在为狼孩可惜的同时,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语言敏感期呢?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1、 什么是孩子语言敏感期。

敏感期的概念最早由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指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一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成长阶段有很多的敏感期。实验证明,如果孩子能顺利度过敏感期,他的心智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语言敏感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从刚生下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他的语言敏感期了,只是表现很不明显,没有被父母很好的重视。

0-6岁都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很多父母是从1岁之后,孩子能叫爸爸妈妈之后才开始注重孩子的语言发展,而0-1岁之间的语言积累阶段往往被忽略了,导致孩子在该发声阶段他们才发现没有给孩子语言积累提供好的准备。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0-1岁之间孩子敏感期的话题吧。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2、 0-1岁孩子语言敏感期特点

你知道吗,出生一天的小婴儿,已经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了,即便是声音不怎么清楚。

初生婴儿,还不懂说话,即使大人讲话,他们也听不懂。即使听不明白大人的话,但是他们却很喜欢听周围人讲话。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吮吸妈妈奶的时候,婴儿都是盯着妈妈的脸看的,如果妈妈对他说话,他就会紧紧看着妈妈的嘴巴。

婴儿四个月大时,他们的眼睛通常喜欢看着正在讲话的人的嘴巴,他被说话的声音吸引住了。

6个月的时候,婴儿已经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声音,如各种快乐的童谣,安静的催眠曲等。听到愉悦的声音,他会兴奋的回应,而如果睡觉前妈妈轻轻的哼唱催眠曲,他也会慢慢安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他的舌头也变得更加的灵活。除了会吸吮,还能吐舌头等各种的动作。

当他转头盯着说话人的嘴唇时,他心里是很满足的。他其实已经在悄悄学习着大人间的说话,但是这个学习的敏感性常被大人忽略了。

而能证明他们进入敏感期的是他们的微笑。大人用清晰的语言跟婴儿说话时,他们会高兴的微笑。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孩子处在语言敏感期时,如果得到正确引导,孩子长大后就有较强的对语言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他的思维会更加的敏捷,更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如果在语言敏感期,家长没有重视,并且误解婴儿阶段的语言敏感期正常表现,甚至简单粗暴的制止婴儿的正常表现,都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说话晚、口吃、说话不清楚、易暴躁、智力低下等现象。

3、0-1岁阶段,父母如何给与孩子语言积累准备呢

知道了语言敏感期对孩子的重要性,那我们该如何为孩子语言积累做准备呢?做好以下三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1)积极回应婴儿,多与婴儿聊天

虽然孩子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但是,在语言关键期内,他们仍然需要听大量的话语。

虽然婴儿听不懂大人说什么,但他们却很善于听各种说话的声音。他们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会注意说话的人。婴儿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如果大人对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慢慢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世界来。

有研究显示,7个月的大的幼儿,开始尝试如何准确地回应各种声音了。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并不关心大人对他们说什么,而关心是否和他们说话。在跟这个阶段的孩子交流时,需要注意:回应孩子的说话”,随时跟孩子说话。并且在跟孩子说话时,要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同时用使用肢体语言。

曾经有个实验,几个月大的婴儿坐在车上,他和妈妈在高兴的互动,他咯咯的笑着,手舞足蹈,而妈妈也一边做着鬼脸一边和孩子说话回应着。

接着,孩子还在继续的想跟妈妈互动,对妈妈各种的高兴的笑,手也挥动起来,但是妈妈就是面无表情,不做如何的表示,婴儿几分钟之后,就哇哇大哭起来,并且小脚生气的用力蹬着。

这个实验就很好的验证了,孩子需要大人的回应,不仅表情、肢体还要有语言,有良好互动的孩子,等到会说话之后,一般语言能力都较强。

婴儿的说话”能经常得到大人的回应,他们会感到愉悦,并且愿意跟周围人互动,对他们脑部的发展也比较有利。但是如果他得不到大人的回应,他会心情沮丧,变得脾气暴躁,并且渐渐不爱与人互动,表情木讷。

孩子与环境中其他人的互动是影响他获得语言的重要因素。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2)营造正常的语言氛围,还可以与孩子阅读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父母往往一天班下后回家,几乎是不愿意开口讲话,要么葛优躺,要么刷手机。家里没有什么沟通交流的氛围,这样不仅影响家庭成员关系,还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婴儿什么听不懂,不需要跟他们说话。或者担心说话声太大吵到孩子,尽量让孩子周围保持安静。

但事实是,这样却阻碍了孩子对听的渴望。

孩子其实很喜欢听大人聊天的声音,也喜欢大人跟他们聊天。

我们在家里可以正常的聊天,给到孩子正常的语言氛围。

此外,我们给孩子穿衣服、换尿布、吃东西都可以跟孩子说说话。

比如,穿衣服时我们可以说:妈妈给你穿衣服咯,冷不冷呀?这是谁的小手呀,小手有多少个手指呢?我们来数一数吧。

类似这样的聊天,可以训练孩子的听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还有一个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就是阅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读书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专注力。

我们还可以和婴儿进行亲子阅读。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要到3岁之后才懂得听大人阅读,所以亲子阅读到三岁之后才开始,其实一岁之内的婴儿也可以阅读,我们每天可以读一些简短、轻快的小故事、顺口溜、童谣等给孩子听。

表面上我们看不到婴儿听了有什么变化,但是他们的大脑内部语言区域却得到很好的刺激,对他们语言发展是非常好的积累,也容易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

实验证明,生活在受到更多关注和强化的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语言贫乏家庭的孩子,更加能说,语言能力更好。

1岁婴儿不会说话,却是语言敏感期准备阶段,父母们可别大意

(3)在孩子可以添加辅食阶段,要给孩子添加辅食

咀嚼能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婴幼儿通过咀嚼,不仅有助于牙齿的生长发育,对语言发育也很好的促进作用。

孩子一般到6个月大之后,可以添加一些辅食了。但是往往有些家长还是担心孩子消化不了,迟迟才添加。

或是孩子在可以咀嚼比糊状食物更硬一些的食物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添加,担心孩子会噎到。

其实孩子的咀嚼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如果家长一直不给孩子尝试,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口腔能力发展。

孩子的口腔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说话。

很多一岁还吃糊糊的孩子,往往发音是很不清晰的,那是因为他的口腔没有力量,咀嚼的锻炼不够。

婴儿通过咀嚼不仅锻炼吞咽能力,也能很好地锻炼舌头的搅拌功能,这两种能力的成熟,直接影响孩子的语音的发展。如果这两种能力发育不足,等到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就会出现吐字不清,大舌头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语言的发展是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语言敏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