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愿意分享,爱吃醋,家长可别掉以轻心,要正确引导

不同年龄段孩子都有着爱吃醋的表现,尤其现在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孩子爱吃醋的现象屡见不鲜。

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表示,儿童2~5岁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主来考虑问题,顾不得人我关系;儿童5~8岁处于权威阶段,该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则,多数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8岁以后儿童渐渐从他律变得自律起来。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爱吃醋的表现时,就要开始重视起来,找到存在的原因,积极引导孩子,让孩子逐步改善这种心理。

孩子不愿意分享,爱吃醋,家长可别掉以轻心,要正确引导

孩子不懂得分享,妈妈很生气,真相原来是这样

果果今年五岁,现在上幼儿园小班,在学校里有很多好朋友。有一天放学,妈妈邀请了幼儿园的几个小朋友来家里玩。

到了家里,妈妈拿出果果心爱的玩具、最爱的零食分给了其他小朋友,还去厨房做了一大堆果果平时表现好才能吃到的点心。

这时候,果果突然和小朋友抢起玩具和零食,什么都不愿意让其他人碰。妈妈看到了,过来非常严厉地批评果果不懂得分享。果果委屈地带着玩具和零食关在房间里大哭。

妈妈非常不理解为啥自己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后来爸爸回来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到房间跟果果认真交谈.

爸爸终于了解到原来果果是认为妈妈把最好的都给别人了,果果吃醋嫉妒了,并不是不懂得分享。爸爸耐心地开导了果果,让妈妈理解了果果。

孩子不愿意分享,爱吃醋,家长可别掉以轻心,要正确引导

孩子爱吃醋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

孩子平时爱吃醋,家长不要一味地怪罪自己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全面地了解原因。以下总结了三个最容易导致孩子爱吃醋的原因。

1、 不良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来自家庭,孩子的最初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有些家长经常在吃饭时候聊起同事间的勾心斗角、邻居间的纠纷,甚至大人们的争吵也在孩子面前。不良的成长环境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负面心理。

2、 不良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总觉得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口中常常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缺少鼓励,让孩子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心生嫉妒。

3、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一些积极会表现的孩子总是容易讨大人的欢心,因此也博得更多关注。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做了一样的事情,哪怕是做的更好也常常被忽视。这些孩子会感觉到委屈、不公,产生嫉妒。

孩子不愿意分享,爱吃醋,家长可别掉以轻心,要正确引导

降低孩子的嫉妒心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优秀的品德,避免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当发现孩子爱吃醋,做好以下三点降低孩子的嫉妒心。

1、建立良好的环境

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建立起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纠纷争吵。

父母还应该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各方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吃水果时教给孩子孝敬老人和父母,讲述孩子孔融让梨的优良传统。对孩子做的优秀的地方及时鼓励和嘉奖,犯错误时正确引导批评教育,避免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2、帮助孩子分析差距的原因

孩子常常思考问题比较直接和单一,当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与孩子进行沟通。

首先,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宣泄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想一样优秀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

其次,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各有所长,看待问题不能将别人的长处来跟自己的短处比较,要正确的看待问题。

3、转化竞争意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家长从小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智力竞赛或体育竞赛,在比赛中,让孩子从竞争中培养不骄傲、不气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首先需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家庭教育。家长需要细心地察觉到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出现嫉妒心时,耐心地积极引导,站在孩子角度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通过努力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