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之间抢玩具、打架是频率非常高的事,上一秒双方父母还在愉快的聊着天,下一秒就传来了孩子凄惨的哭声。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哭,另一个小朋友哭了,大人们往往首先是问没哭的小朋友为什么打架,因为在大人的潜意识里【不论是打了人小孩的父母还是被打小孩父母】,是没哭的小朋友打了人,或者出手更重。可事实往往不一定是这样的。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在哭这个行为上有两种非常不一样的小孩。一类是喜欢哭,如果得不到他要的东西或者被欺负了就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委屈【例如自己的玩具被侵犯时,就哭。抢别人的玩具没抢到时,也哭】,另一类不怎么喜欢哭,却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表现的很执着【例如自己的玩具被抢时,总是双手紧紧拽住或者推开抢玩具的小朋友】。在生活中,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你家的小朋友是属于哪一类。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这样两类小孩在一起玩耍出现一方哭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是没哭的小孩是受害者,你可能需要耐心听孩子解释一下。因为不喜欢哭的小孩有非常明显的行事原则,具体表现为:如果你打我,我就打你;如果你侵犯我的玩具,我就得保护我的玩具,为了保护我的玩具哪怕自己受伤。然而在处理这样两类小孩的纠纷时,大人们基于面子【对哭了的小孩父母得有一个交代或者一个态度】,往往是直接责备没哭的孩子【你怎么能欺负弟弟呢?”、打人是不对的”】,就算孩子解释道他非要抢我的玩具”,这时候大人们往往已经听不进这么无关紧要”的原因了,往往会说:”给弟弟玩一下怎么了,你怎么不懂得分享!,其实说来说去,不管孩子如何解释只要孩子没哭,就是孩子错了,我只能说你这是在逼孩子用哭表达委屈啊!然而当孩子真的喜欢哭了,大人又觉得各种烦躁!如果我是孩子,我真想问问你:”你到底要我怎么做?!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类似孩子之间的事件呢,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自己的方法,我谈一谈自己的观点。首先你要充分认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去观察,如果你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就喜欢用哭来表达不满,当出现上述事件时,只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哭了,而不听没哭孩子的解释就维护自己的孩子,你这样是在对孩子做强化训练啊!【因为孩子用哭获得同情屡试不爽】,个人认为好的做法就是公事公办:”谁叫你抢哥哥的玩具的,如果想要,要获得哥哥的同意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抢,哭也没用,甚至是被打了。同时这里出现的第二类小朋友,最让他们难过和无法抑制眼泪的事情是: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冤枉和无端指责。所以往往出现这样一幕,本来小孩没哭,但被父母指责一番后,孩子突然放声大哭。

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这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呢?一般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因为爷爷奶奶的爱很多都是没有原则的,所以没有原则的爱,带给孩子的,当然是没有原则的哭闹。还有很多父母也是没有原则的宠溺孩子,也会让这种现象的发生。
作为80年代出生的企鹅君深深理解,我们是别人眼中垮掉的一代,我们玩世不恭却又深陷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充满情怀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当我们有了小孩后【哪怕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突然有的】,我们也瞬间爱心爆棚,我们想把我们成长过程缺少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弥补,我们将孩子视若珍宝。但不管你如何爱孩子,我认为如果你能很好的把握3点育儿原则,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1.不能打扰和侵犯他人
2.制止粗鲁行为
3.把他当成人一样尊重和对待
企鹅爸爸:一个5岁女娃的爸比。从2014年开始做玩具评测和实用性玩学攻略,目前已持续5年,有40万高知父母和我们一起。我们一贯的主张是:用游戏和玩具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提升学习力。关注我,获取更多好玩有料的育儿攻略和帮你排坑扫雷的玩具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