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有这四个表现,可能是长不高的信号,过了这个年龄,补救晚了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家孩子个个大长腿,殊不知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保质期,如果出现以下四种表现,则是进入长高倒计时的警报信号。如果父母及时发现,悬崖勒马,说不准还可以在关键阶段助跑孩子的身高发育。

警报信号一:只长胖、不长高

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可是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只长胖、不长高。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营养过剩表现形式,说明体内脂肪囤积过多。

然而,脂肪细胞中含有一种叫做芳香化酶的物质,它会干扰人体内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得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出现性早熟,孩子的生长发育提前,骨骺线也会提前闭合,长高的周期被压缩。此外,囤积的大量脂肪会阻碍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影响骨骼干骺端中钙的沉积,会阻碍身高的生长。据研究统计,孩子发育每提早一年(男孩约14岁,女孩约 12岁),就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生长空间。

幸孕姐建议:1、平时均衡营养,科学搭配,补充孩子每日成长所需。

2、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查看孩子身高、体重、骨龄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对照孩子生长发育曲线进行比较。

幸孕姐提醒:人的身高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cm,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m,其中前三个月增长11~13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因此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增加速度减慢,平均10cm,到2岁时身长约85cm。2岁后身长(高)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加5~7cm,至青春期出现第2个身高增长加速期。

2~12岁身高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警报信号二:喜欢熬夜,睡眠不足

孩子的身高发育主要集中在夜间,因为晚上是促进长高的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所谓的生长激素,是由大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并促进机体合成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促进骨关节软骨以及骨骺软骨的发育。总而言之,就是能够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

生长激素在晚上会有两个分泌高峰期,分别是大高峰:晚21:00——凌晨1:00;小高峰:早5:00——早7:00。倘若孩子长期熬夜而错过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就很难长高。且熬夜会使机体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休息而不利于生长发育。

幸孕姐建议:让孩子早点睡觉,最好是晚上9点可以进入睡眠状态。

警报信号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女孩第二性征出现的表现:乳腺发育、月经来潮,长出腋毛、YM等;

男孩第二性征出现的表现:长胡须、变声、肌肉结实、长出腋毛、YM等。

一般女孩在10岁之前,女孩在9岁之前出现这些表现,都是性早熟的表现。而性早熟会导致孩子身高过早发育却也过早停止,因此生长周期缩短,骨骺闭合提前,最终导致成人身高低于平均数值。

幸孕姐提醒:孩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也说明进入了青春期,而青春期则是孩子身高发育的最后一个冲刺期。数据表明:男孩在青春期(约14岁),可增长12厘米左右,此后四年内会逐渐停止生长,而女孩在月经来潮前一年(约12 岁),会增长8厘米左右,月经来潮后两年内会慢慢进入停滞期。

警报信号四:沉默内向,心思重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孩子的身高与自身的情绪也有很多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长期沉默内心、郁郁寡欢,其身高将比其他孩子平均矮 2.5 厘米至 5 厘米。

这是因为长期拥有负面情绪的孩子其生长激素的分泌低于一般水平。而生长激素是一种刺激儿童少年肌肉、骨骼生长的化学物质。因此一般心事重重的孩子顾虑太多、承受压力大……这些因素都是潜藏的长高威胁因子。

幸孕姐提醒: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各种动态,不然过了青春期之后,一般18岁,再想长高就晚了。(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