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读过最特别的一首诗是什么?
前不久上海陆家嘴地铁站的pos机诗歌让很多人潸然落泪,去年一组孩子写的诗歌也刷爆了朋友圈。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我拄着一束光
灯 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太阳晒我眼睛
把我眼睛晒黑
要是笑过了头
你就会飞到天上去
要想回到地面
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我拄着一束光
字缝中的童趣和想象力,迸发着最纯真的诗意,是不是感觉特别有画面感,一瞬间内心就被击中了?
但是你知道吗?写这些诗的小朋友里,最小的一位年仅3岁。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藏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曾经也看过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问:雪融化了是什么?
孩子的答案是春天,可老师却说,雪融化了是水。
老师的回答是标准答案,而孩子的回答却是想象。
不仅是学校的老师,父母也在采用同样的方式培养出了许多标准”的孩子,当他们说出我们所期待的标准答案时,而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越来越远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些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会让很多家长羡慕,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热情的学习研究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力。多数家长以为是天赋成就了孩子的优秀,而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忽视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甚至抹杀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一味追求高分,是得不偿失的。
美国宾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也曾发表过一篇特别重要的研究报告,他发现其实我们人类最伟大的能力不是我们学习的能力,做事情的能力,模仿别人的能力,最伟大的能力是我们想象的能力。
我们人的大脑即使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都在消耗将近20%的养分,这么多养分消耗在干什么?让我们做梦,让我们憧憬未来,让我们计划未来。
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AI可以代替人们干的事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思考教给孩子什么是机器赢不了的。
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如果你像机器一样思考,那么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所以,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不至于沦为无用阶级”,具备真正的竞争力,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呵护好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去哪儿了?
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这段时期被称为想象力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讲出正确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让孩子把自己储备的知识和想象力联系起来。
霍思燕夫妇的教育理念是出了名的优秀”。不得不说,霍思燕是一个有觉知的妈妈,她在《妈妈是超人3》中的表现让人钦佩。
在有一期节目中,嗯哼提议给妈妈做果汁,霍思燕在明知道儿子做不好的情况下,仍然鼓励儿子试一试。
嗯哼以为果汁就是水+水果的混合物,为了给妈妈做一杯专属果汁,嗯哼绞尽脑汁,妈妈却引导儿子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而非直接告诉儿子,以他的方法根本做不到。
这段话一度在众多宝妈团热议。很多人坦言:如果换成我的孩子,我可能会立马告诉他这是错的,然后阻止他的行为。”
事实上,这种父母并不少见,这样的阻止也屡见不鲜。大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又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从而忽略掉孩子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个体。
用英国知名教育家Sir Ken Robinson肯.罗宾森的话说,孩子被教育”了,导致扩散思考的能力越来越低。
罗宾森之所以说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一个统计:98%的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扩散性思考能力达到了成人的天才级,但5年后就只剩下32%,10年后更少了,仅剩下10%的孩子具有不错的扩散性想象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或许有了新的疑惑,到底怎么才能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其实也不难,培养的第一步是发现孩子,认识孩子,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在力。而阅读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想象力需要时间,需要安静,需要新鲜经验的不断喂养,这些都是想象力的科学告诉我们的,也都可以在童年阅读的经验中找到。
通过阅读,遇到我们在现实中未曾遇到过的人、未曾体验过的事,面对从未面对过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阅读,我们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纳入自身经验的一部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拓展自身的时空体验、思考范围、生活视野,打开一个全新的可能世界。
好书共读60天”来了~
联合国内权威教育专家、阅读推广人、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提升孩子综合阅读素养的大语文”学习社群,针对阅读基础薄弱的孩子推出好书共读60天”打卡计划!用阅读丰富孩子的思维,扩充想象力。
好书共读60天”打卡计划分为低年级组(幼儿园大班及小学一、二年级)和高年级组(小学三年级及以上)。
编辑|依妍
设计|袁果
如果喜欢,就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