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孩子地铁举动获众人点赞,网友: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文丨老爸育儿

为什么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的素质?因为孩子的素质能更直观的反应父母的素质,梵音给父母的教育水平。透过孩子也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理念,甚至也能反映出孩子父母的素质水平。

当然了,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孩子逐渐的走偏了”,或者说被父母带偏了”。

尤其在公众面前,孩子展现出的美好的一面,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反馈。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视频,一个三岁有座的孩子,看上去稚气未消一脸呆萌,光是长相就很惹人喜欢。

招人喜欢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长相,更是他的素质。

在地铁上,小男孩和妈妈找到座位就坐了下来。这时,妈妈有一个很细微的举动,她让孩子往自己身边靠一点,可能是想给别人留更多的位置出来。

坐地铁的过程中,小男孩全程都很老实,不像有些小孩一上车就四处乱跑引起骚动。小男孩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坐姿十分的标准”,从视频上也能看出来,小男孩觉得无聊的时候,就会低头玩自己的手指头,看上去更加可爱了。

这个视频收获了很多点赞,评论有人说,又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刻板印象。我们通常会认为,三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爱惹事、爱逗弄别人、爱捣乱,一碰到这样懂事乖巧的孩子立马就产生了好感。

的确,从这一幕中我们也能看出孩子的素质,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似乎已经理解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他的规矩感让我们成年人也感到佩服。

虽然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天性比较活泼,不容易关注别人的感受,也并不十分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并不能因为孩子的天性而被忽略。

这些基本的公德心,还是要帮助孩子养成的:

1. 公众场合的基本素质

孩子年龄小的确不容易遵守规矩,但在公众场合我们需要刻意的培养孩子的公德心。比如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搞破坏等等。

三岁以内孩子不具备这些行为习惯还算正常,但在三岁之后,你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公德心。这些在你看来不重要的内容,却是一个孩子教养的体现,素质的体现。

2. 基本的行为规范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应该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进行培养。坐要有坐的样子,站要有站的姿势。在这方面,父母的教育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榜样来实现,用自己的行为要求渐渐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具备这些行为规范才是更可取的方式。

想让孩子招人喜欢,那就必须有让人喜欢的品质、素养。有的孩子一到人群中就能自然而然的成为焦点,不是因为他有多漂亮、多呆萌,往往是因为他做了你家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当地上有个矿泉水瓶的时候,第一个捡起来的孩子,一定是被别人认可喜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