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育儿控”和“懒妈妈”,哪种做法更利于孩子成长? 懒妈妈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读者你好:你知道吗?我们是来自7座城市的10名中小学生的家长(伦敦、北京、香港、上海、洛杉矶、深圳、重庆),为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创办这个公众号,每日精选文章,自己学习的同时,推送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们,欢迎关注我们并和我们交流。

懒妈妈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18小时学习强度作息表引出的思考

懒妈妈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一位北大毕业的虎妈”给九岁儿子制定了一天学习18个小时的作息表。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讨论这样的作息表,对一个生长发育中的九岁孩子究竟合理不合理。倒是那位虎妈由此而生的自豪感,令我想到另一个议题:妈妈们正在以全情投入的方式实践她们的育儿观念,这样做是否正确。

然而,我忧虑的是,这种精细化育儿理念及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正在悄悄偷走妈妈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家长在育儿当中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幻觉足以取代她们的职业理想和事业野心。

懒妈妈可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在我的观察中,妈妈们正卷入到应试教育中,全面掠夺孩子的自主空间,并且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限制了孩子终身自学能力的发展和人生自主决策能力的培养

精细化育儿的焦虑妈妈们

不少家长是这样认识育儿的,他们把高度介入的时段放在了上小学以后。孩子0—6岁时期,她们仍然在忙于工作,把孩子全托给托儿所或者家里的老人、保姆来带。她们往往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婴幼儿,主要任务是发育生长,而不是社会竞争,上小学才是正式进入社会竞争的起点。

于是,从幼升小开始,她们就开始惶惶不安,开始焦灼,四处为学区房奔波,颇有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赵薇一定要拿下”的霸气,这种斗志使得她们在学区房和小学入学面试上下足功夫,找资料做功课让孩子在入学考试、面试中胜出。

这还仅仅是个开端,接下来的是,妈妈们全方位地介入了孩子的学习、课外培训、自主玩耍的全部时间——孩子的兴趣班,由她们说了算;孩子的作业,由她们作为第一位老师审阅过关;孩子有多少和小伙伴接触的时间,更是妈妈们全面掌控……

大量的时间,孩子们并没有得到自主玩耍和自主决策的权利,他们成为了妈妈的跟屁虫,妈妈带着他们在城市里奔走。都市新妈妈们行动能量巨大,她们往往还是个好司机,接送孩子上完这个兴趣班,掐点赶场地去那个补习班,赛完钢琴赛奥数……妈妈们一副心甘情愿、赴汤蹈火的胜利者姿态,孩子的业绩”成为了她们成就感的来源,远远超过职场所得。

妈妈们宁愿对付公司里的老板,也绝不敷衍孩子的一道数学题,她们可以花费足够可观的精力去重新学习数学——无论她们读书时对数学有多么恐惧,只要是孩子的事,她们就能瞬间爆发巨大的能量,一切心理障碍和学习瓶颈烟消云散。

精细化育儿使得都市的夫妻关系,正在经历一场重构。它既不同于过去的女性全然依附于男性的农耕文化,也不同于灵魂伴侣的爱情,而更像是都市男女们自行摸索出来的一套精致的合作关系——家庭里的丈夫正以仰望的姿势膜拜那个正在成为育儿专家”的妻子,夫妻之间的精神交流的主体不是社会、兴趣、思想、学思历程,而是丈夫们洗耳恭听妻子展示她的育儿成果,然后以丈夫的感激和肯定作为回馈。

不过,如果我们赞同富有创造力的现代人格应当是一种中性人格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虚拟放到父亲、母亲”丈夫、妻子”两个不同的角色上,以两个角色的自我对话进行换位思考和反思。这种角色互换,或能使得我们略微有一种警惕,小心育儿的成就感偷走你的个人价值实现的理想——尤其是当你的教育实践获得孩子父亲及身边亲朋好友的一致赞赏时。

粗放育儿可能吗:如何偷懒不减料

唯一的幸运就是,我是个懒妈妈,这注定了我会动脑筋想办法偷懒而不偷工减料。这些偷懒办法包括:就近入学,与学校保持步行三分钟以内的距离,这就省去大量接送时间了,无论自行上下学还是接送,都只是出门打个酱油的速度;寻找好社区,找到一批教育理念相近的好邻居,过上事实多胎”的生活,这样孩子既有玩伴,又省去孩子把家长当玩伴,拖着拽着家长陪他玩的大量时刻;注重0-6岁的人格、性格养育,大量时间花在前头,上小学开始解放”……

孩子上一年级开始,我就立志”最低限度的参与,我认为自己已经完成孩子0-6岁的心理建设、学习能力建设,包括与孩子的情感关系建设。他信任我而不依赖我,他已经有能力管理自己,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人生了。

儿子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考试,从复习到考试,整整两周时间,我不在家里,也已经养成孩子学习的事从来不烦扰家里老人的习惯,复习不复习,怎样去面对考试,全然由他自己决定。经过这样的实践后你会发现,所谓考试焦虑症”,那是大人灌输的观念,孩子天性中并不觉得考试该有什么特殊。所以,考试前他照样和不用考试的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

有些妈妈不愿意放手,是害怕所谓的考试结果有损自己作为母亲的成就感——她们已经习惯于把孩子的成绩与妈妈努力不努力挂钩了。而我很想检验一下,大人不介入,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果究竟是怎样的。事实可以推论出来,大人的所谓介入,大概也就提高孩子一两分,帮他查缺补漏一两分。可是,这一两分真的比孩子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吗?

惯例很重要。第一次考试惯例养成了,考试再也没有妈妈的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业也如此,他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写,写完自己放书包,一般难题自行查字典、网络解决,除非疑难杂症”才找我聊聊,或者偶尔给我欣赏一下他颇有进步的书写。(要知道,我的孩子学前没有写过字,只会涂鸦,第一学期语文作业写字很难看,还经常写"镜面字",感谢开明又伟大的老师,并不要求家长协助纠正:当儿童发育成熟了,自然就改过来了”。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字体突飞猛进,自行摸索到写字好看的窍门,还跑来与妈妈分享:妈妈,我知道写字怎么才好看了,就是按照写字教材示范的布局来写。”)

对成为育儿控”,我有经过审视反思之后的防御。我要追求自己的学术乐趣,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承担供给的家长”角色,还要欣然接受儿子的调侃——妈妈,你打扮得这么漂亮,又要去哪里约会了呀”,妈妈,你要学会开车,不然怎么找帅哥啊,电车可以买一个,没有尾气污染呀”……

我的朋友圈头像永远都是自己,而不会是孩子,尽量避免成为一个孩子控”。我更乐于给儿子这样一种印象:妈妈也有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妈妈需要自己的时间完成她的任务,妈妈还是一个爱浪漫有自己生活的女人。而我能自己完成任务,当然,每天临睡前的谈心是我和妈妈最快乐的时刻,我时常把妈妈这个文科傻妞问倒了,哈哈……”

桑德伯格在她那本写给女性的书《向前一步》中鼓励女性追求事业,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诸如找一个支持你的事业的伴侣有多么多么重要。然而,我们也看到,好伴侣难寻,觅得好伴侣的桑德伯格也难以抵抗命运的捉弄,那么好的伴侣,却离她而去了……

对有自主价值追求的女性而言,好伴侣不过是锦上添花”,却不该成为雪中送炭”。孩子也一样,养育孩子只是生命形态之一种,我们享受作为母亲的快乐,但我们首先并不只是一个母亲。

精细化育儿”方式,吞噬的还并不仅仅是女性的人生空间,值得忧虑的还有,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技能出色却人格羸弱的一代人。

读者你好:你知道吗?我们是来自7座城市的10名中小学生的家长(伦敦、北京、香港、上海、洛杉矶、深圳、重庆),为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创办这个公众号,每日精选文章,自己学习的同时,推送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们,欢迎关注我们并和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