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知道金钱的重要性
宝宝2岁时,我就有意识告诉她钱很重要。3岁时,我会告诉她,可以买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但要考虑清楚买什么,选择过了就不能再买别的,因为钱已经用完了。
有次带着女儿和小侄子出去玩,给两人买了玩具和吃的。过一会儿小侄子看到一个玩具车,不要手上的了,非要买玩具车。我女儿说:你刚才已经买过了,要等下次再买。对吧,妈妈?”
很多孩子一进商店什么都要买,不买就哭就闹,那是因为他们对钱没有概念,觉得自己想要就要给我。越早让孩子了解钱和理财,越有助于她了解这个世界的法则。

2.幽默的孩子,大家都会开心
幽默的人走到哪儿都让人如沐清风,乐于交往。一个孩子如果幽默那么就更加让人喜欢了,也是家庭关系最好的调节剂。
有次宝宝新买的玩具到了,我和老公在为怎么拼争论不休。我女儿在旁蹦出了一句话:没关系,爸爸你可以输的。"当时我们俩忍俊不禁,一家人开开心心拼起来,完全不记得去争谁厉害些了。

3.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有时候孩子在看书、动画正入迷时候,爸妈总喜欢凑过来说:宝贝,你看的什么啊?”。有的还会想,这是个好机会,给孩子引导下故事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我女儿有次在不停地擦桌子。奶奶跟她说:宝宝,已经擦干净了,不用擦了。”我赶紧制止了,说让她去吧。
请记住,千万不要打扰,孩子也像大人样需要独处。他们可以去消化自己的情绪,也许是悲伤,也许是喜悦。让孩子一个人独处,能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让他们感到心境的平和。

4.孩子可以不让父母带,但要多亲近长辈
有的爸妈觉得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偏差,不让他们带。如果你想要孩子孝顺,就一定让他多亲近长辈。
小孩认识老人这个概念是从认识自己的爷爷奶奶们开始的,会将对他们的感觉影射到其他老人身上。和他们的关系越亲密,就会对老人越尊重,反之和他们关系越冷淡,就会对老人越冷漠。
婆婆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和那些老人拉家常,我女儿都会很热情地说:”哈喽,奶奶们好啊!而老人们碰到一个对自己如此热情的孩子,都是乐开了花。所以,我女儿她一点也不畏惧老人,因为在她眼中老人都是慈眉善目的。

5.不用抗拒孩子对自己的依赖
我妈妈总是抱怨:只要我一回家,女儿就话不会说了,路也不会走了,非要抱着。
但我还是会积极回应女儿,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个亲亲。她只是因为我上了一天班,见到我特别高兴,以这种方式撒娇。你回应孩子,他才知道你是爱他的,当他满足了,就自己玩自己的去了。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天性,他只是把最柔软脆弱的样子展示给我们了。她的成熟和坚强是展示给外面看的。

6.不去纠正补充孩子没说完的话
小孩刚说话的时候是语序颠倒,几个词语构成的。爸妈特别喜欢去矫正和补充。突然的打断会让他忘记原本要说的话,还会浇灭孩子倾诉的欲望和热情。
7.尊重孩子的物权
当她不想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时,我不会勉强她。因为我深受其害,小时候父母总会不顾我的感受,一句:玩一下怎么了,你要有礼貌,给你再买一个就是了。”就可以将我的东西随便给别人。
在大人心目中,这就是一个玩具。但是在小孩子心目中,这不是钱衡量的,她也有自己物权意识。

8.学会索取
小朋友一起玩游乐设施,我会鼓励她去跟一直霸占着跷跷板的大孩子说:你玩了很久了,该轮到我们了。”
大孩子也许会无动于衷,但一旁的妈妈会不好意思将孩子劝走。尝到甜头后,女儿都会去勇敢地提自己的合理要求。
我们一直被教育要谦逊有礼,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求个以和为贵。但是我希望我的小孩不要是讨好型人格,学会索取自己应有的东西。
9.少用否定词语
不准看电视”,不可以吃零食”,不能玩水”,这些话有没有很熟悉。
有一次,女儿散步非要踩着路边的树墩走,脚滑摔了一跤大哭起来。我当时吼道:谁让你踩这个的,以后不准走了”女儿坐在地上哭的更大声了。
冷静了一会,我换了个方式说:摔疼了吧,你扶着妈妈的手小心一点,我们再走一遍就下来,去追上前面那个姐姐好不好?”女儿点头说好立马不哭了。
经常用这些否定和消极的词语,会使他们越是要去突破禁令,而不是思索事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