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朋友在吐槽,她陪上小班的儿子学习认字,可是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好。
她苦恼的是,如果这样,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看书呢?
看了她发的那些照片,我有些同情她儿子啦。妈妈是本着教育孩子的态度,只是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从小就开始的识字教育,对孩子来说只能是一场灾难。
小区里有个特别热衷教育孩子的外婆,她性格很好,热情开朗,照顾外孙童童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在童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认字了,而且学的还很快。拿着识字卡片,童童可以认识很多字。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童的认字能力并没有很明显的进步,并且对看书也没有太大兴趣,反而性格看着闷闷的,语言发育也落后于同龄人。
孩子当然要识字,只是这三个误区要避免。
第一, 孩子识字不必过早。
一年级的孩子还需要从最简单的汉字开始学起,爸爸妈妈又何必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让孩子去认识汉字呢?
就像孩子学习说话,是一个自然而然习得的本领。只要父母会说,肯说,孩子身边的人都在说,孩子就能学会说话。
认字,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去拔苗助长,让孩子从小把认识汉字当成一个任务。这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 孩子识字不用通过识字卡。
就像童童的外婆一样,很多家长会选择购买识字卡放在家里,教孩子认字。如果孩子认识的多,就会很得意的认为孩子聪明,学得快。殊不知,这种教育方法不过是在浪费时间,与其有这个学习的时间,不如带孩子去亲密接触大自然,陪孩子看看书。
识字卡作为一种工具,其实更大的意义在于孩子认字了之后检测的工具,就好比孩子学习好了之后要通过考试来看下是否都掌握了。但是,如果没有学习的过程,直接通过考试来学习,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第三, 孩子识字和学习拼音并不是一回事。
拼音是认识汉字的工具,所以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先学习拼音,然后通过看注音读物去学习汉字。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阅读基础,很难指望他们去通过拼音读那些根本不认识的汉字。也就谈不上兴趣的培养了。
第四,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幼儿园结束后,给孩子报识字班,希望通过这种课程让孩子增加识字量。
要知道,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是速成的,如果只想通过短期的强化训练让孩子认识大量的汉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
毕竟我们要让孩子认字,目的绝对不仅仅是认字,而是希望他们能爱上学习,爱上读书,而不是痴迷于电子产品,学习上应付一下。
懂得了以上几个误区,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呢?
1. 阅读,阅读,还是阅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了,这个时候的亲子阅读,还是一个陪伴的过程。松居直先生在 《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写道,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不带有功利心的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从小播下语言的种子,更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问题。等到孩子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之后就可以开始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的指读。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性的会出现一本书读了又读,反反复复读很多遍的情况,作为家长,可能听到孩子说再读一遍”的时候,真的会崩溃。
在亲子阅读论坛上,曾经有一个问题是一个绘本读多少遍就烦了”。可见,妈妈们对这个问题,都是会有共同的情绪在这里的。
我女儿Mia小的时候,很喜欢把一本书反反复复的读,直到有一天,她拿起一本书,然后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一页页的复述下来。
当时是很惊讶的。不得不感慨,小孩子的记忆力惊人。
2. 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适时放手,是对孩子的鼓励。如果发现孩子的识字量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的时候,可以适时的鼓励孩子自己去阅读。买一些内容有趣,孩子喜欢,文字没有那么多的书,让孩子自己去读。
这个时候,切忌急功近利。因为孩子会自己读书了,就不再做亲子阅读。
我家姐姐从一年级开始,就因为痴迷《米小圈上学记》而主动开始独立阅读,但是每次听到我陪妹妹念书,她总是放下手中的书,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对她来说有些简单的绘本故事。
其实,那个时候的她,很多字根本不认识,有一次,我很好奇的问她:你把这套书都看完了,上面的字你都认识吗?”
她笑了:哪有啊,好多都不认识,我都是看上下文猜出来的。”
即使是现在,我们都会主动的创造机会,陪伴孩子们读书。大家一起享受读书的时间。
这就是一个孩子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过程,很自然。只要把亲子阅读做好了,根本不用担心孩子识字量的问题。
关注公众号:妍妍成长记,专注儿童亲子阅读,写作,英语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