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哭闹不上学,学会2个全脑教养法,让他轻松上幼儿园

01

开学了。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往往会有分离焦虑,这很正常。

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孩子度过刚开始的分离焦虑期后,已经很喜欢上学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又开始哭闹着不肯上学。

我小女儿的同学嘟嘟(3岁),今年2月开始上小小班,到3月中旬已经度过了刚上学时的分离焦虑期,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

可是,4月10日那天放学后,她从幼儿园回到家,就突然吵着不想上学。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早上送她上学时,她都大哭大闹,不肯留在学校。一直持续了几个星期。

原来,4月10日那天,她午睡时落枕了,脖子疼。之后,就不愿上学了。

《全脑教养法》的书中讲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托马斯4岁的女儿凯蒂非常喜欢上学,爸爸每次送他上学离开时,她从来没有哭闹过。

直到有一次,她在学校生病了,老师打电话给托马斯,托马斯就把凯蒂接走了。

第二天要上学时,凯蒂开始哭闹。接下来几天,每天早晨上学时都哭闹着抱住爸爸的腿,整个身体都压在爸爸腿上,歇斯底里地大叫:你走了我会死的!”

怎么办呢?

02

首先,托马斯没有忽略和否认凯蒂的感受,而是非常重视并理解她的感受。

然后,托马斯帮助女儿讲述生病那天发生的故事。

托马斯告诉凯蒂:我知道有段时间你不愿去上学,这都是因为你在学校生病了。我们试着来回忆你生病那天。首先,我们准备好了去学校,对吗?还记得吗,你想穿红色的裤子。我们吃了蓝莓松饼,接下来你刷了牙。我们到了学校,然后拥抱着告别。你开始在活动桌上画画,我挥手跟你说再见。在我离开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凯蒂回答说她生病了。托马斯继续说:对。而且我知道你感觉很不舒服,但是拉鲁索女士把你照顾的很好,她知道你需要爸爸,所以给我打了电话,我马上就到了。有老师在爸爸来之前照顾你,这样很幸运,对不对?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照顾你,你感觉好多了。”

托马斯强调他立刻赶到了,而且一切都很好,他还向凯蒂保证,只要她需要爸爸,他会一直在。

接下来,托马斯帮助凯蒂建立了一些新的联想,表明学校是安全而有趣的,提醒她要热爱学校的方方面面。他们一起做了一本画册,通过写字和画画讲述了整件事,并且重点介绍了教室里她最喜爱的地方。

没过多久,凯蒂就重燃了对学校的热爱,这次经历对她不再有那么大的影响。

03

为什么托马斯知道用复述故事”的办法,帮助凯蒂重新爱上幼儿园?

因为他非常了解大脑运作的原理。

当凯蒂尖叫着说如果爸爸把她留在学校她就会死,托马斯意识到女儿的大脑把好几件事情连接在了一起:被扔在学校、生病、爸爸离开她,还有感到害怕。

所以,一到上学时,她的大脑和身体就开始告诉她:坏主意:学校=生病=爸爸离开=害怕。”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托马斯就充分理解了女儿为什么不想上学。

凯蒂这种大脑和身体告诉她”的感受,就是典型的右脑主导型,她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

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和右脑的功能非常不同。

右脑是情感的、非语言的、经验化的和自传体式的,注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体验。

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

简而言之,右脑是感性情绪体验脑,左脑是理性逻辑语言脑。

当托马斯帮助凯蒂复述故事时,就是帮助凯蒂把右脑体验到的强烈情绪回忆,通过左脑用词语和逻辑把事件整理好,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托马斯让女儿清楚地知道(理性看待)她的情感和身体正在经历什么。使感性的右脑和理性的左脑协同运作,让左脑理性处理右脑经历的强烈情绪。

复述故事的作用:整合左右脑来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

04

复述故事只是整合左右脑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复述故事之前,首先要做到全脑教养第1法: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

托马斯在帮凯蒂复述故事之前,他已经充分理解了女儿不愿上学的原因,认清了她的情绪。

应对孩子突然爆发的混乱情绪,父母首先应该通过聆听与关注的方式,认清孩子的情绪。

第1步:同右脑联结

当孩子情绪混乱、大发脾气、烦躁得不可理喻时,他的右脑情绪正在剧烈的波动,而且缺乏左脑逻辑的平衡。

此时,父母要避免运用合乎逻辑的左脑式反应,而应该回应孩子右脑的情感需求。父母的右脑要与孩子的右脑联结,让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让孩子感到被理解”。

可以与孩子交谈,接受孩子的情绪,从而激发孩子右脑开始运转。还可以使用非语言信号,比如身体接触、感同身受的面部表情、关爱的语气和不带偏见的倾听。

第2步:引导至左脑

通过第1步联结右脑,接下来可以通过逻辑的解释和规划来引导孩子的左脑,这需要孩子的左脑参与到会话中。

通过以上2个步骤,让孩子能够以一种整合协调的方式来使用左脑和右脑。

05

全脑教养第2法:经历分享,安抚情绪

经历分享,就是复述故事”的办法。

托马斯正是通过复述故事的办法,让凯蒂分享了他在幼儿园生病的经历,从而安抚了她害怕上学的情绪。

如何引导孩子复述故事呢?

1.如果孩子不愿说出经历,要尊重他的意愿。

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强迫孩子说出来只会适得其反。

或者,温柔地鼓励孩子,开个头,让他来补充细节。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给他时间以后再谈。

2.有策略地开始谈话。

首先,要确保你和孩子都有好的心情。

然后,一边玩,一边进行谈话,效果会更好。

或者,让孩子把这件事画出来或写下来。

如果孩子不愿跟父母谈,可以鼓励他跟别人谈,譬如朋友、其他成年人甚至兄弟姐妹。

06

复述故事的力量很强大,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平静下来。

右脑处理情绪和亲历式记忆,左脑为情绪和记忆赋予意义。左右脑一起工作,会治愈我们的痛苦经历。

一旦孩子学会关注并分享经历,就能以健康的方式回应所有的事情——从擦伤手肘到重大的损失或精神创伤。

就像有些孩子在幼儿园经历了一些事情,就害怕上学,不愿留在学校。

文章开头提到的嘟嘟,就是因为落枕脖子疼,变得害怕,不愿上学。

如果当时她父母看过《全脑教养法》这本书,就可以运用聆听与关注”和经历分享”的2个办法。

首先,父母与嘟嘟的右脑联结,让她感到被理解”。然后,帮助她复述落枕脖子疼的经历,把右脑的情绪引至左脑,整合她的右脑和左脑,化解她对留在幼儿园的恐惧。

最后,再调动她的左脑,建立联想,理性看待学校,让她明白学校安全而有趣,使她重新爱上幼儿园。

当然,促进孩子大脑整合最好的方法,是先让父母的大脑更加整合,才能亲切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足够大时,还可以教孩子了解自己的左脑和右脑,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详见以下思维导图)

《全脑教养法》第1章与第2章思维导图:

海纳百川,有书则灵。

我是海灵,【关注】我,

享受阅读,简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