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琴童家长反映孩子学琴不认真、不爱练琴、缺点毛病一大堆,有时候恨不得揍孩子一顿。智慧琴童父母”课程的研发者施志丽(牛妈)认为:如果家长事事都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办,甚至使用武力”,时间久了,不但使孩子学琴的信心、兴趣全无,还很容易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静心想来,弹钢琴并不简单:又是技术,又是艺术,手、眼、脑并用,要求孩子协调好这一切,够复杂的了。”
有缺点是正常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个又出来了;新的缺点刚克服,旧的缺点又回来了,因当说,这都不足怪。只要认真克服缺点,哪怕步子慢一点,但始终会极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的。智慧琴童父母”课程可以很好的帮到父母解决孩子练琴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其实家长都明白,过于专业的钢琴教学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智慧琴童老师”的课程中倡导教师教学就要注意灵活性,在某项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了厌倦,就应随机应变,及时作一些调节和变通,结合正在学的内容,向儿童提议些趣味性的话(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思考、解答。
在学钢琴有关的一切事情中,凡属学生本身能力范围之内的,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家长不应代劳。一方面,要让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练琴中的小事,儿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如翻开乐谱摆好在谱架上、调整好琴凳的位置距离、练习结束了收好乐谱、擦掉钢琴上的灰尘,保持键盘清洁、上课路上自己携带教材曲谱,等等。这虽然都是些小事”,却有利于孩子形成学钢琴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既培养了独立性同时也增进了兴趣。
智慧琴童父母”课程的创始人施志丽(牛妈)还谈到:另一方面,家长不要成为儿童学琴过程中的拐杖”,切勿代替儿童动脑,成为其依赖。比如识谱,这是完全可以,并且也是应当由学生自己去熟悉的事。但却有这样的学生,学了一年多琴,指着五线谱上的音符问他:这音的音名?几拍?是哪个键?这时,孩子不是回答提问、而是回头看妈妈,意思是应由妈妈回答。这说明平时练琴时,这些事都是由家长告诉他的,不必自己费心。结果一年来天天面对的音符,却还不熟悉,甚至并不真正认识!可见家长这种为省事”代替儿童学习、动脑实为费事。”
因此在家中练琴的过程里回想老师的要求,弹奏中出现了差错,都要先让儿童自己回忆,自己解决。家长可以提示、启发、协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孩子没有了依赖性,需独立思考,学习也勤动脑筋,进步就更大。并且儿童自己投身于学习之中,那些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喜悦及趣味,都是由家长直接告知效果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