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什么才是我们教育启蒙最好的老师

"要不要教孩子规矩?""什么时候教孩子规矩?""怎样教孩子规矩?"这些问题的答案被各种亲子教育专家告诉我们,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嘛。

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父母作为家里绝对的权威,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怎样去做?

最终要的两个关键:"耐心"和"爱心",否则所有你认为"对"的教育都会适得其反,甚至直接引发孩子的叛逆情绪。

我们时长会听到年轻的父母,特别是脾气暴躁的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直接用"狮吼"的方式:

"别在地上爬,起来!"

"公共场合,不要大呼小叫!"

"吃饭的时候保持安静!"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还是记不住!"

......

对于6岁以下包括大一点孩子来说,面对父母的"强势"无力反抗,只能硬着头皮照做,看似教育了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只是现在的他们没有能力跟你对着干,稍有机会,他们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父母们还惊讶的感叹"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其实,这样的果子是我们自己亲手埋下的种子,自然结出的"苦果"而已。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教育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假如把孩子比喻成一颗种子,想要培养成参天大树,最重要的养分就是爱,而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错误的表达方式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学着选择"耐心""温润"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行为和善意去影响孩子,教化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中长大,做完整的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对社会无害的人。

被爱滋养大的孩子,心底都是柔软的、丰盈的。在一个充满善意和爱的未来世界里,不就更加充满希望和期待吗?而现在,看似小小的他们,不就是未来世界里的每一份子吗。

有的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谁愿意吼他,关键是孩子太淘气了,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要告诉自己:你只是遇到了一位"高手",需要我们更有智慧,让自己也变成一位"高手";你需要的只是比别的父母多一点的耐心,多一点的包容,来关注和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从你们身上感受到无私的爱,帮助孩子们学会正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如果你缺失了"耐心",变成一头情绪失控的"狮子",那么孩子只会跟着你一起情绪爆发,他们看不到什么是"平和""善良""包容",他们感受到的只是"暴躁""偏激""苛刻",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传习给孩子,我们最爱的人而不自知,这不也是对作为父母的我们一种极大的讽刺吗。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我们总希望把最好的给他而拼尽全力,但也总是以我们的自己的方式,我们总是以"过来人"自居,我们总是假以"不希望孩子们走弯路"的借口,以"爱的名义","阻止"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去探索这个对他们来说未知的世界;我们以自己的认知、眼界、限制了孩子们的可能性,我们以为自己是帮助孩子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事实上,反而成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天花板"。

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身上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为此常常感到焦虑。而我们忘记了,孩子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他们虽然被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但是他们有权利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不断复制"别人"的人生,要么活在父母的阴影里,要么活在父母的期许中。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的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能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是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能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到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的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论孩子》.纪伯伦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描写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诗歌,作为一位母亲,每次想要把孩子自私的"据为己有"时,我就会读一读这首诗,来"提醒"自己,希望你们也能从中找到力量。

事实上,我们能给与孩子的真的很少,"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是连动物都会做到的事情,而为"人"父母,我们除了这些基本的物质所需外,能给与孩子的就只剩下"爱"了,但我们要呼唤的是"善意的爱""包容的爱""积极的爱",而不是"自私的爱""暴虐的爱""糊涂的爱",我们和孩子一样,需要成长,但我们是不同的灵魂,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成就,因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