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有你真好,你不在我也能行

开学季,正上演着一场上学了”的大片,分离焦虑弥漫在每个家庭,几乎每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会上学第一天哭,但是当父母离开教室之后,大部分孩子还是会接受现实,停止哭泣安静下来,上课,玩耍,睡觉,开心的度过一天。

妈妈在身边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当妈妈离开后,一定会有失落,不安,伤心,但是也不会一直沉浸在难过里不出来,短暂的小情绪过去之后,小朋友开始适应妈妈不在的现实,等待妈妈放学来接他,当第一眼看到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小鸟儿一样扑向妈妈!所以有你真好,你不在我也能行”就是一种最好的亲子依恋模式。

妈妈有你真好,没有你我也行”这种健康的依恋模式,是一种依恋,而不是依赖,妈妈能够在独立和连接两方面给孩子充分的满足,慢慢孩子建立起与妈妈连接的信心。分离是痛苦的,但并不可怕,妈妈一定会回来,妈妈也不是不管我,分离不代表被抛弃,因为妈妈开始放手让我拥有自己的小世界,独立探索这个世界,尊重我的意愿,但是她会在不远处保护我不受伤,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有确信了,焦虑感就是越来越少,更加自信的面对这个世界,不会担心没有妈妈无时不刻的陪伴。

在妈妈有你真好,没有你我也行”的健康依恋模式中,妈妈情绪稳定,较少情绪化,能够比较一致的对待孩子。这里面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情绪。如果妈妈情绪化,内心积累和压抑了太多的情绪,孩子的健康依恋模式就很难形成。

影响妈妈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夫妻关系(家庭关系)、身体状况、经济压力、原生家庭等等。

夫妻关系比较稳定,感情好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一般活泼自信。很多年轻夫妻,刚结婚还没有度过磨合期,就不小心怀上孩子,没有办法分出精力照顾丈夫,刚结婚的年轻爸爸可能在婚前还是个四体不勤不会做家务的小青年,还没有适应新婚生活就要开始照顾妻子和孩子,手足无措可想而知。有些想到逃避,更有甚者出现婚外情,这对妈妈的心理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孩子出生以后妈妈一般情况下都承担着更多的养育责任,身体能量巨大的损耗再加上疲惫的身心,处理情绪的能量是不够的,夫妻感情基础不好或者两个人不成熟,夫妻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妈妈就很难不对孩子情绪化。再加上家庭关系、外在环境等等。

经常有来咨询的新手妈妈跟我抱怨,自己老公在带孩子方面的不作为不给力,平时只管赚钱,回家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晚上呼呼大睡从来不管孩子丧偶式育儿”,全都是当妈的操心。也有吐槽婆家重男轻女给她带来的巨大压力,婆媳矛盾让新媳妇心情烦躁,小家庭出现的各种状况都左右着妈妈的情绪。

经济压力也是影响情绪的很重要原因。现代社会的房贷、车贷、消费开支、孩子教育、医疗费用、赡养父母……各种开支压得年轻夫妇透不过气来,正处于事业奋斗期,自身的工作压力就很大,孩子诞生之后的开支更是对他们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严重影响妈妈情绪的重大因素。职场妈妈要同时面对工作家庭孩子之间的双重压力,全职妈妈更是要面临自身没有收入的巨大压力,无论外面遇到多少风雨,无论家里一团乱麻有多么烦恼,面对孩子还要保持笑容和温柔,可见妈妈们要维持一个稳定平和的情绪是多么不容易。

原生家庭是最隐蔽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要素。女性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她曾经在什么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原生家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她就会用这样一个人”来为人母”。

小俊妈妈曾经跟我聊过自己的经历,她发现自己无法平静的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哭闹她就想着打一顿让他闭嘴,她自己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情绪这么容易上来”,很多时候下意识就抬手。后来我又跟她聊起娘家小时候的故事,她说有一个弟弟,小时候家人总是让她带着小3岁的弟弟,大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她自己还是半大孩子要管着调皮的弟弟,只不过大了3岁,就要负责喂饭,洗澡,穿衣服,弟弟经常不听话,小小的她除了打弟弟没有别的办法,弟弟如果受了伤,她会被打,弟弟告状,她也要被打,她的童年充斥着打骂和委屈。所以当她看到自己儿子哭闹不听话,她就很愤怒,不自觉的就想打人,仿佛是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惯动作了。

当初的家庭给妈妈的安全感不足,当妈妈的也很难给自己的孩子安全感。所以我们需要自我成长,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虽然说很难,但是我们也要慢慢尝试改变。既然明白原生家庭曾经给我们带来苦痛,那么就努力战胜它,克制负能量的情绪,但是在将要发作的时候深呼吸,让自己先平静,然后再跟孩子说话。

一个自信有安全感的宝贝一定有一个情绪稳定、平和淡定的妈妈,妈妈有你真好,你不在我也能行!”这种相互影响依恋又相对独立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收获一个更好的妈妈和一个完美的宝贝!

所以啊,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告诉孩子放学以后妈妈一定回来接你,你开心跟小伙伴玩吧,然后坚定的说拜拜,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