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宝宝反着抱好不好

莓果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1-3岁时与母亲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生命的基础底色,婴幼儿时期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宝宝反着抱好不好

人类自出生后就有一种自然的肌肤接触需求。1-2月时的宝宝会认为自己与母亲是共生体”,处在全能自恋”的心理状态下,他所认为的世界是依然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自由自在无所不能。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外界的基础需求就是吃、睡和妈妈的抚摸与保护,母亲能否积极回应决定了宝宝在全能自恋期”内能否具备安全感。当生命初期的全能自恋”得到满足后,宝宝开始进入情感上的主客体分化阶段”,通过与母亲更加频繁的亲密互动来完成对世界的基本信任。

在儿童时期就得到心理满足的人,成年后会成为一个 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生充满了热情和活力,与人友善的同时会坚决捍卫自己,不会自我压抑,人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曾经美国的一种育儿方法叫做哭声免疫法”,也叫延迟满足训练法”。这种育儿方法宣称可以训练出一个睡觉有规律的宝宝,轻松减轻妈妈的负担。主要的做法是:在婴儿出生后就将宝宝作为一个物体进行整体睡眠规划,除了喂奶,妈妈很少回应宝宝。宝宝哭的时候不要立刻抱起,等到宝宝不哭以后再抱宝宝,这样就会训练出一个不哭不闹,整日睡眠的听话宝宝。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哭声免疫法训练出来的宝宝成年后都出现了心理上的缺失,很多孩子因此患上了自闭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一、何为肌肤饥饿症”?什么情况下宝宝会患上肌肤饥饿症?

肌肤饥饿症”是指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因为种种特定原因,缺少母亲或家人的关注和拥抱导致皮肤长期处在饥饿状态。主要症状是时常啃咬手指,哭闹不安,出现恋物癖”,性格自卑、孤独、胆小,严重会出现自闭倾向。通 常1岁前没有跟妈妈产生亲密互动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肌肤饥饿的症状。

毛毛对出生时就盖在身上的一条小毛毯具有特殊的依恋。每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抱着毯子咬来咬去,出去玩的时候也一定要带上小毛毯摸来摸去;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小毛毯陪他入睡;不允许任何人动他的小毛毯,总是紧紧地攥在手里生怕被人抢去;甚至奶奶从他手里拿出来给他洗一洗,他都会死不放手,像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小毛毯。

毛毛就是所谓的肌肤饥饿症,因为婴儿时期缺乏关注和抚摸导致恋物癖”,毛毛妈妈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毛毛小的时候没有给予毛毛充分的抚摸和关注。

二、肌肤饥饿症对宝宝有哪些坏影响?

1、皮肤长期的饥饿感”会影响宝宝正常心理发育,导致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

在一段正常的母婴关系里,是以婴儿为绝对中心”,一切前提都是如何给予婴儿情感满足。宝宝对妈妈微笑,妈妈因为喜悦抱起宝宝;宝宝在半夜醒来时因为恐惧而啼哭,妈妈及时的奔过来拥抱安抚宝宝。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得到心理满足的宝宝会逐渐变得性格开朗、热情,心理发育健康,在成年后很少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

2、肌肤饥饿症”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影响宝宝健康成长。

来自妈妈充分的关注和抚摸可以刺激宝宝大脑的生长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如果妈妈没有充分关注宝宝的情感需求,在宝宝需要抚摸和拥抱的时候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宝宝会因为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食欲下降,长期的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宝宝健康成长。

童童妈妈最近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关注童童,童童由家中的保姆负责吃喝。每天放学童童的眼睛都眼巴巴的盯着家门,只要妈妈一回家,她总是站在妈妈面前伸着手要求抱一抱,妈妈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做,对童童总是敷衍了事。最近一段时间,童童看起来心事重重,开始不喜欢吃饭,总是默默的一个人站在角落发呆。童童妈妈后来意识到了童童的心理需求,将很多事情重新规划安排,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拥抱童童,很快童童就变得开朗快乐,慢慢的恢复了食欲和以往的生活状态。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3、肌肤饥饿症”会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迟缓,不利于大脑发育。

心理学家拉米德认为:关注和拥抱的满足感让孩子的大脑充满活力,拥抱和抚摸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提高孩子智商。 如果孩子迟迟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拥抱,会导致感统发育不良,首先影响运动发育;大脑中负责情感的部分得不到充分刺激,也会导致大脑发育迟缓。

三、抱与不抱要有度”,家长了解宝宝需求是关键

1、被父母看见”的宝宝通常是聪慧的,有自信的。所谓的看见”是指妈妈能从孩子的行动中看到他真实的心理需求。比如:不停哭闹只是表面行为,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可能是渴望妈妈的拥抱;不停的咬指甲也只是一种表面行为,内心深处可能是为了引起妈妈关注。1-2岁幼儿时期的孩子,他的不同的情绪表达可能只能通过某一种行为固定表现出来,比如两岁前的宝宝所有的情绪只能通过愤怒表达。哭闹,扔东西,发脾气都是宝宝情绪波动的表现,此时的妈妈不要认为宝宝是在无理取闹,轻轻地抱起他,抚摸他的后背使他安静下来。

2、内心需求被满足的宝宝才能开心快乐的成长。一岁之内的宝宝是没有任何小心机的,任何的哭闹和反常行为都是因为需要寻求妈妈的帮助。当妈妈们面对宝宝哭闹时,不要用任何敌对情绪来惩罚宝宝,一岁之前的宝宝,妈妈怎么样的爱他都不为过。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作为宝宝的妈妈,尽情拥抱你的宝宝吧,无论他在哭闹还是在微笑,都温暖的回应他。在妈妈关注和拥抱下,他会感觉自己的灵魂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坚定并心安的在自己的世界行走。父母拥抱自己幼小的孩子,也可以治愈自己的内心从而与孩子产生共情,并肩站在一起面对浩瀚的世界。

互动话题:亲爱的宝妈们,您能看见”自己幼小的宝宝吗?如何更好的关注和抚慰宝宝的情绪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与莓果妈妈一起探讨!

孩子一哭就抱好不好?偷懒的妈妈,小心宝宝患上肌肤饥饿症”

我是莓果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