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控力?——了解自控”的含义为什么孩子缺乏自控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自控力对孩子的影响——了解自控”的影响,才能够加以重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掌握方法,才能够游刃有余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开学第一课》播出后,朋友圈被这段话刷爆了,已经迎来了热门的开学季,学习上的各种问题频频出现,孩子的作业、学习习惯等,都让父母面临新的考验。孩子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待,甚至要大于我们对金钱的追求。

说到孩子的自控力,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关于孩子如何管理行为的事情。
天天是一个很惹人喜欢的孩子,这个小名也是因为他开朗的性格,才得来的。可惜的是,天天的家庭并没有他的性格一般让人欢喜,虽然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但是父母仍然没能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父亲酗酒,母亲出轨,家庭对于天天的作用,只剩下了躲避自然的风雨。从前那个见人就笑,不断帮助陌生人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了自己的乐观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刚开始他只是喜欢偷家里的钱,我们都知道,父母都不愿意管他,家里其它的长辈也坐视不管,不得已之下,他选择了偷窃。事情就是这样按着悲剧故事的情节发展着,后来他一步步的演变成偷别人的,直到自己成为拘留所常住客人”。

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是什么样的人,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缺点太多,自控力低就是其中一个。
对于天天而言,因为家庭疏忽了对自己的教育,甚至生活上的照应,才让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和无理,行为意识的匮乏让他失去自控的能力,偏离了原来的人生轨道,走上了后悔一生的一条独木桥。
每一位孩子的自控力,都代表着这个孩子究竟对自己的行为有多少掌控的能力,或许我们的孩子不会和歧途”碰上,但是没有自控力对自己的人生也就没有了掌舵的能力。

所谓自控力”就是孩子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比如能不能按时写好作业,就是自控力高低的表现之一。
暑假刚刚过去,相信许多孩子们是过了几天苦”日子的。假期里,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催,等会儿再写”的口号是永远都不会变的,以至于,一到快要开学了,就疯狂补作业,一两天就把整整两个月的作业完成了,效率真的是高”。
孩子写作业拖延,不能及时完成,不仅说明孩子执行力不够,总是喜欢拖延,而且也代表了孩子自控力弱。面对许多的诱惑”,当然会有禁不住的时候,心中蠢蠢欲动,想要把手上的事情先放一放,看看电视再说吧。一些孩子可以做到写完了再看,一些孩子不能,觉得作业可以待会写,电视不看就没有了,而且待会写也不会怎么样。

我们很清楚,这些多少借口,只是孩子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渴求,想要为自己不好好完成当前的事情所做出的说辞罢了。
经常情绪崩溃,不顾一切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这样的孩子自控力低下,需要家长注意。
在商场、超市等地,我们随处可见撒泼的熊孩子们,一旦向父母索要某件心爱之物得不到满足,就会无视所有,开始哭起来,有的孩子还好,只是眼泪多一点,委屈一点。激烈一点的直接在地上滚起来了,让父母不动手都难。
在公众场合随意大喊大叫,缺乏礼貌和教养不说,孩子的行为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对自己而言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是行为意识的缺乏和自控力的低下,让孩子觉得这根本不是一回事,不值得提,从而使得自己行为失控却不自知。

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我们都知道,有的时候延迟满足”是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可是什么样的孩子在延迟满足下是抗拒感最强的呢?自控力不够的孩子。
因为他们无法控制内心的渴求,甚至没有想过要不要控制,所有当自己需要某件物品的时候,父母却不满足自己,就会变得情绪激动,行为夸张,做出一些激烈的回应。这些无厘头的行为都是出于孩子自身自控能力不够的原因。
孩子自控能力的高低,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青石板的这一面,而忽视了它的其他面貌。对于孩子一些胡闹的行为,我们只当做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且丝毫没有发觉,其实这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习惯。
孩子自控力弱,家长们该引起重视了。

《变形计》中,许多孩子都是自控力低下的代表。其中有一个花重金求得一发型的孩子,令人印象深刻。
节目里,我们看到这个女孩的生活可谓是无忧无虑,想要做一个几万块钱的头发,因为交通不便,打不到车,便联系家长从外县开车到自己所在的商场,接自己过去做头发。
在名牌店里随便一逛,就是为几千块钱的衣服买单。当家人试图阻止,想要劝说她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心思和父母讲道理,开口就吼叫,没有一点对家长的尊重。

毫无疑问,自控力缺乏的孩子活在了家长极度宠爱的牢笼之下。就像节目中,那位富养”的女孩一样,家人一味的宠爱和纵容,只会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肯定,把一切的宠爱当做是理所当然的,本该有的感恩教育变成了他们奢侈的理由和底气,失去了我们富养”的意义。
所以,溺爱不是爱,而是武器,是把孩子从天堂拽到地狱的一股力量。很少有孩子在极度的溺爱之下,能够有完整的成长,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自己的判断,自控力缺乏是他们的标配”。
父母纵容,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别说忽视孩子在自控力方面的教育了,许多家长连孩子有自控力这回事都不知道。
孩子闹脾气摔东西,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才会如此;在街上看见喜欢的玩具非要买回家,不买就撒泼,家长觉得孩子这是合理需求,不能别人有,自己家的孩子没有,那多委屈。是我们错误的认知给了孩子不自控的理由。
许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行为意识从2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他们寻求自由和独立,希望能够自己承担。正是家长的忽视,错过了孩子第一次成长的机会,还把他们保护在了摇篮里,没有自我和行为管理的能力。

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受他人影响较深。与前面两点原因不同的是,同样因为爱的程度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唯我独尊”理念,是因为其自身的执念,受身旁人的影响太过强烈。
有的孩子性格固执,明明自己已经买了这本漫画书,但是看到其它的同学有比自己更漂亮的精装版,就一定要换成比同学更好的,至少是一样的。这是攀比心在作祟,是孩子的心理、人格有了瑕疵。
不可否认,孩子接受怎样的思想,我们是无法限制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材料”,家长能做的只是灌输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
可是孩子在自己面对生活、世界时,总会遇到更多的思想火花,这是我们影响不了的。
他人想法、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而且不在我们家长的掌控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及时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不会让孩子像其他人学习到不好的行为。这是孩子自控力高低所能体现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自控力,这是因为他有意无意中,效仿、跟从了身边的人。
纵容并不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殊不知,自控的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这是他们必备的一项技能。自控力关乎孩子的未来,你是否还在忽视?

亲戚家有个孩子,因为年纪小的时候做了手术,家里又只有这些一个儿子,所以长大的过程中保护有加,宠爱非常,是实打实的被宠坏的孩子。
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他从来不会主动向我们问好,等到给红包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可是我们听不到一句祝福和感谢的话,礼貌在他眼里就是废纸一样,可以随意丢弃,甚至没有的东西。我们倒也没那么在意,以长辈的身份宽容了他的年少无知。
可是后来上了中学,兴许是因为血气方刚,年轻男孩比较喜欢展现自己孔武有力的一面,于是,跟同学约着群架、看谁不顺眼了就单挑,纪律在他的眼里更是无用的条例。
很明显,这个孩子自控力非常缺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不知道严明的规律,也不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就是众人眼里的废柴。

自控力不好的孩子,意识不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就像那些经常打架斗殴的孩子一样,或许他们知道这样是违反了规定的,可是他们依然无视了规矩,挑战了规则,挥起了自己的拳头。他们举起的是一双手,放下的是父母的尊严和一直以来悉心的教导。
这样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呢?孩子打架不是很正常吗?中国大多数的家长都有着这样的思想。他们没有想过的时候,小的时候聚众打架,长大以后呢?现在是孩子欺负别人,那么等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呢?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未成年保护法》对于一些还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孩子,的确会给予保护,但是孩子们终有一天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小的时候没有规则意识,缺乏自控力,长大以后就会成为法律制裁的对象,面对更加严苛的条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
而不是像小的时候一样,出事了找家长,挨打了回家找爸爸妈妈哭诉,受委屈了可以有人帮自己出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到,没有人可以逾越和践踏。
孩子自控力影响着成长的各个方面,在行为意识和人格的形成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对自己都把控不好的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也失去了操纵的能力,面对未来的生活与挑战,会变得难以跨越,深陷其中。

戚薇有一次在节目里提到,当女孩向自己索要某件物品的时候,她不会每次都满足孩子,因为她需要懂得他人的东西不是随便的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这是对欲望的限制,也是对自身行为能力的管理。
孩子的自控力成为成长的关键节点,面对如此重要的能力,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让孩子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和自身的责任。懂得承担,明白自身行为的意义,是孩子自控力提高的首要条件。因为他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定要有实际的警示,才能让他们记住承担的意义和作用。
生活中许多小事都需要承担,比如自己收拾书包,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些都是孩子们对自己行为的管理和控制,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然就不怕孩子会突然在大街上撒泼打滚了。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