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

中午刚下班,奶奶激动地和我说,开学第一天,大宝在学校被罚站了。

那一刻,我觉得很奇怪,大宝在学校的表现一向比较好,怎么会被罚站呢?

我发现大宝的表情很不自然,当奶奶问她罚站原因的时候,她直接拒绝道,我不想说这个事情。”

于是,我按捺住内心的好奇,说道:大家先吃饭。”

然而,奶奶却不甘心,想当然地说道:肯定是上课不好好听,问题回答不来被罚站的,都跟你说了要好好听课,你怎么就是不听。”

大宝一听,跳起来跑回房间,喊了好几声才回来吃饭。

奶奶又喋喋不休道,都已经罚站了,就算了,脸皮不能这么薄,下次上课一定要认真听……balabala……”

大宝很不耐烦地吃着饭,虽然奶奶一直唠叨,明显没有听进去奶奶的唠叨。

饭后,我找机会和大宝说:看起来,你并不想和我们说你罚站的原因,你需要大家都尊重你的感受对吗?”

大宝点头,说:是的,我不想你们笑我。”

我继续问:如果我保证不笑你,你愿意说吗?”

大宝想了一下,才说,因为升国旗后回教室的路上,前面同学乱跑,自己以为已经解散了也乱跑,不巧老师看见了才被罚站。并不是奶奶说的上课没有认真听。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

我们大部分家长都喜欢站在经验的高地对孩子进行各种干涉与评价。殊不知,孩子在我们的各种评价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体系。

一、第一种评价方式:批评。

批评是我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式。看见孩子在做不对的事情,我们本能会去阻止。

都说了图书馆里要安静,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话呢?”这道题做错了,说了这么多遍,怎么还是错,怎么这么笨?”玩具要分享,怎么这么不懂事,和弟弟抢玩具?”……

回忆和孩子一天的对话,80%的内容都是:不要,不准,不行……曾和朋友说起不吼不叫的教养方法,50%的人一听到”不吼不叫”就跳了起来:不吼不叫?孩子不闹翻天了?另外的50%则是一脸无奈,”控制不住不吼。”

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批评?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关心和在乎,所以无法淡定地眼睁睁看着你陷入错误。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

批评和指责虽然能短暂地终止孩子错误的行为,然而,长期的危害真的很大。

1、批评只能终止孩子当下的行为,却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认知和思维

孩子回家乱扔书包和作业,我们批评他书包不能乱扔,不然会找不到东西。但是,下一次,孩子依旧是乱扔。或者,他的书包被迫挂在了你指定的地方,其它东西还是乱扔的。

2、批评会使孩子生出不良的习惯

我们回顾自己小的时候,我们多看了会动画片,被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我们就真的不看动画片了吗?为了不被批评,我们学会了偷偷摸摸地看,或者撒谎,打死不承认自己看了。

3、批评会扼杀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天性

很多父母批评孩子的失败,而失败恰恰是学习最好的过程。如果一失败父母就批评,孩子会为了避免批评而行为更加保守,思维更加懒惰。

4、批评会破坏孩子的自尊体系, 陷入自我怀疑

我们每天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粗心,然后孩子会越来越粗心;你怎么这么胆小,孩子真的就变得越来越胆小。

因为孩子在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归类为这样的人。虽然他表面不会承认,但在人后,他却把你说的都当真了,当遇到失败的时候,就会给自己找借口,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没办法改变了。

5、批评会破坏亲子关系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发现批评很有效,因为你一说,孩子就会放弃不恰当的行为。当孩子十岁左右,有了独立的意识,你呵令孩子,孩子会反弹,反抗,于是我们会说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劣。孩子开始叛逆,其实是我们的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的不良后果,开始显露了。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二、第二种评价方式:表扬

表扬也有副作用?是的,没错。

果妈一直在践行表扬教养法。

果果画了一张画,不管好看不好看,果妈都先拼命赞美一通:哇塞,宝宝真厉害,画得真好看。

果果学会了背《鹅鹅鹅》,乐坏了果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做为奖励。

……

上了小学,果妈开始发愁了,她发现果果一谈到学习就没什么兴趣,问她原因,才知道,班级里果果的学习排在中等,老师经常表扬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果果很羡慕。开始,果果还能努力学习,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不能超越那些成绩排前面的同学。

渐渐地,果果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表扬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价。批评让孩子产生不被认可的感觉,表扬是让孩子迷恋被外界认可的感觉,长期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对外部肯定的依赖。

他们很可能会压抑自己的天性,并取意迎合他人,也可能会为了取得赞美,而做出哗众取宠的行为。

这个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我们好言相向的。当得不到表扬,则会沮丧、失去信心。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三、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培养孩子独立健康的价值体系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最根本,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他们长大后能自立并快乐。

那么自立的标准是什么?

1、独立作出选择,并能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

我们很多家长,其实是做不到这点的。

我们有的会选择和家人同住,以便自己的孩子能在自己上班的时候得到好的照顾,一方面,也能节省一些支出。

这是我们的选择,但是我们一边享受父母的照顾,一边又抱怨父母对孩子的不恰当的指导及他们的不良习惯。

我们认为自己的选择都是被迫的。

因为,我们的父母从小都会替我们做出选择,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擅长承担自己的选择结果。

2、能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良心拷问下大家,你真的明确自己的价值吗?孩子的表现会影响我们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吗?被老师传唤的时候,你会为孩子不恰当的行为感觉惭愧或者丢人吗?

我们从小被父母不断评判,出格的行为要及时停止。所以,我们很多人的价值观是随大流,不突出。

比如,别人孩子都上数学老师的奥数班了,我也要上,免得老师对我有看法,即使自己觉得才一年级耶,有什么好学的。

父母认知:批评不对,表扬也不行,这样的育儿方式才更有效四、对孩子表示感谢

既不能批评,又不能表扬,我们该怎么办?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我们可以在孩子做出恰当的行为时,表示我们的感谢。

谢谢你在图书馆保持安静,谢谢你和弟弟分享玩具。

难道,感谢和表扬性质不是一样吗?都是让孩子认同我们的价值观。

表扬是外在的灌输价值观,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感谢,是从内激发孩子自己的价值观,平等地对话。

鸡蛋,从外打破,是荷包蛋,但是从内打破,是生命。父母无法替代孩子去生活,但是可以帮助孩子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最后,希望我们能始终牢记,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而活。不然,即使生活光鲜,他们也不会快乐,犹如,做为家长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