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花钱给孩子“买”好学校,跟孩子成绩的好坏无关

1

什么最能够影响你家孩子能够影响你家孩子的成绩?

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大型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叫ECLS

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全美22000名儿童做样本,去跟踪调查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5年级的学习进步情况

最后罗列出了16项和家庭相关的因素,然后逐一统计和分析,这些因素和孩子成绩之间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让人大吃一惊

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父母很看重的条件,却被证明和孩子的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例如:

家庭氛围非常和睦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小区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没有工作孩子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孩子经常被打屁股孩子经常看电视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一些在平常并没有太看重的,却被证实和孩子的成绩高度相关

例如:

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孩子的母亲是在30岁(或30岁之后)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孩子出生时的体重较轻孩子的父母在家说英语(这一项可以理解为主流社会语言,在中国就是说普通话)孩子是领养的孩子的父母参加PTA(家长与教师联合会)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基本上都是父母看的)

美国教育部的研究结果一出,中国教育部直属单位教育科学研究院也不甘示弱,对四省市(北京黑龙江江西山东)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也做了一个调查

结果更意想不到

早点让孩子上学,提前抢跑,并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而还会让孩子因为过早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学习兴趣和成绩

花钱给孩子买好学校,跟孩子成绩的好坏也无关

周末课外给孩子补课加餐,同样一点没用

不该花的钱花出去了,该提升的分数一点儿都提不上来

花钱给孩子买”好学校,跟孩子成绩的好坏无关

2

把中美教育部这两项研究结果发给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十个爹妈九个惊呼:

啥?住学区房,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每天还给孩子读书,找老师补课,上好学校,竟然对孩子的成绩一丁点影响都没有?

其中一个朋友还急眼了

我这朋友养孩子的日常,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牛X

从怀孕那一刻起,她每天晚上就定时听胎教音乐,干啥都得自言自语为肚子里的小孩科普一番

记得有次去她家吃饭,倒个酱油还要念叨:宝宝,酱油分为生抽老抽,还有白酱油,白酱油是没有颜色的哦

听得我直想翻白眼

等她生了女儿以后,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了

先是考察了全市的中小学教学水平,然后画地图选底线,最后托关系斥巨资买了心目中最好的学区房

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朋友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骗到书桌前,然后搬个凳子,一坐就是仨小时,陪读

看着女儿吭哧吭哧地练字写数学题背诵课文读英语单词,心里时不时还有种吾家学霸初长成的感觉

等她女儿上五年级的时候,朋友干脆辞职做了全职妈妈

这下倒好,全身心陪着女儿念书

每回她女儿拿着试卷回来,朋友仿佛都在迎接一场盛大的阅兵典礼

从题干到答案,一字不落的从上扫描到下,生怕错过一丝一毫

按理说,她女儿的成绩就算不如武亦姝,也好歹差不离,可每回都在中游

有时候没游好,还有点越游越往后的感觉

我们平时劝朋友,换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她听不进去,偏说花蕾绽放是需要时间的

这回研究结果赤裸裸的摆在面前,钢铁般的事实,朋友彻底崩溃了

99%的你认为能够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都是错的

花钱给孩子买”好学校,跟孩子成绩的好坏无关

3

现在再看回美国教育部的研究,其实有很清晰的规律

那8项和孩子成绩无关的因素,大多都可以归类到父母为孩子做出的行为

你带孩子去博物馆,你打孩子屁股,你给孩子读故事书,你为了孩子没有去工作,等等等

而那8项和孩子成绩高度相关的因素,则可以归类到父母本身的特点

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你在家说普通话,你在家有很多自己看的藏书,你生孩子的年龄,等等等

说起来,就是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和人格发展的,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行为

网友总结的更是一针见血: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比你刻意去对孩子做了些什么,更能影响孩子的成绩

你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如果你是个爱书如命的父母,家里一柜子的藏书,走哪顺手都能拿起一本书沉浸进去

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孩子一样能看到你每天读书时兴致勃勃的样子

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读书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的成绩想不好都难

如果你平常是个麻友,天天有牌局,日日要搓麻,交的朋友都是看到麻将两眼放光的赌鬼,茶余饭后当孩子面讨论的都是牌技和牌运

就算你给孩子买学区房,上补习班,晚上回家还不忘给孩子读一小时书,平时念叨一万遍你要好好上课,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有多少

在他看来,麻将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父母平常的阅读习惯娱乐方式所作所为,每时每刻都在耳濡目染地遗传给孩子

俗话说,好孩子是好父母的孩子,坏孩子是坏父母的孩子

再翻译一下,孩子学习上没胃口,爹妈一看到成绩就食管反流,多半是自己以身作则这道菜没做好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的那句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

即是如此

花钱给孩子买”好学校,跟孩子成绩的好坏无关

4

十几年前逛论坛的时候,见过一个水友打了这么个比方,记忆深刻

政治家的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在家中看各种政治方面的书籍,和同事讨论的都是各种政治话题

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掌握其中的言谈举止和交往技巧,虽然可能他们意识不到这是在学习

家里经商的孩子,从小也是见惯了如何进货与销售,也能明白有盈利就会有亏损

如果他长大以后决定经商,即便是新手,他对商业的理解和兴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辈子拿工资,从来不知道商业风险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勤奋的父母,很难养出懒惰的孩子

积极的父母,也不会有消沉的孩子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本身,早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如今,家里养的孩子都不傻,比我们过去精明多了

他们心里清的跟明镜似的,早就能辨别真伪,所以更倾向于模仿父母的行为,而不是去听他们口中的道理

多说两句,就能听到他们如出一辙的顶嘴:

你自己都没做到你说的那样,不一样好好的,我为什么要照你说的做!

真的,想要孩子成绩好,爱学习,还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个表率吧

拾起书本,和孩子聊点儿有建设性的话题,指不定什么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期末成绩单,突然就良好变优了

育儿先育己啊,前路漫漫,还好你我为伴

【转载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