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只有树立边界感,才会获得独立,也只有了独立,才会有自由和幸福

文/心灵之音 90后心理咨询师


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不论是什么样的关系,都需要有边界感的,亲密关系更是如此。

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只有拥有边界感,才是获取幸福和自由的开始:

1

有一位宝妈邀请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家做客,等到了午饭时,这位宝妈让她才两岁的小女儿过来吃饭,叫了好几次,小女儿还在客厅玩耍,那么宝妈的做法是,就让孩子玩吧,一会儿再吃。

但是她的这位女性朋友看到以后,就对她说:你怎么能这样呢?孩子就需要按时吃饭,在我们家,孩子是必须要和大人一起吃饭的。”

这位宝妈当时内心是有很不舒服的感觉的,因为她明显感觉到她的这位朋友是越界了,她怎样养育孩子,那是她的事情,她的女性朋友是没有资格来指导她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当时是玩得很尽兴,需要让孩子彻底地玩一玩,并且一顿饭不吃,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位宝妈后来说,如果我的那位女性朋友,她能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我教育我们家孩子的方式,比如说她可以问我,‘咦?你养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和我不一样哎,在我们家,孩子是需要和大人一起吃饭的,你能告诉我,你这样做的原因吗?’

如果她这样问我了,我肯定会告诉她,作为家长需要允许孩子让他此刻想做的事情,不要有对孩子应该,或者不应该,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对孩子过多的管束和苛责,孩子的生命力就会慢慢消减下来。

2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好了,带过孩子的人都应该知道,小孩子的精力真的是超级旺盛,你已经带着他玩了一天了,但是晚上回到家,他还是兴奋的东跑跑,西跳跳。你已经劳累得不行了,但是这个小家伙怎么就这么有精神呢?

其实是孩子一直是充满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中是有正负能量的,当一个人身体里充满着正能量,他就不会觉得累,他会精神百倍。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成年人,有太多是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肩膀,在公交车上要么玩手机,要么打瞌睡。但是他们在小的时候,都是有生命力的对不对?

那么你就要问了,为什么小孩子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可是后来又是怎么没有的呢?

如果你想到这个问题,那么就说明你在跟着我的思路走,我会告诉你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被添加了太多的限制和规则,我们想一想我们脑中那么多条条框框是哪里来的?是父母,是老师,是学校,是社会。

我们在小的时候想尝试着做一些什么,父母就会大声对我们说你不能做!你不应该做!”说一句题外话,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喜欢狗时,通常会说别过去!咬着你!”

家长只要总反复说这句话,孩子就会认为狗是咬人的,狗是不可爱的,狗是让人可怕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一个人总是被命令,被苛责,被要求着,生命力就慢慢消减了。

在亲密关系中,是最能体现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是如何踏入你的边界,进而控制你的。当一个人越不自由,就越不幸福。

3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人,特别愿意帮人呢?他们帮人的方式,是总按照他们的喜好去给别人帮助,人家明明是不想要的,但是他还会死心死意的给。或者是总是好说教,指导你该怎么做,比如他们会通常会说你听我的准没错!”你就听我的吧!”

其实这样的人也是缺乏边界感的,他还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这才是最好的。而且帮人的初心,是要知道对方真的请求你帮助,而不是不需要你时,你还让对方心烦,最后是请求你赶紧离开。

家人、亲戚、朋友、恋人、夫妻、子女等等,所有的关系里,都需要有边界感。

4

最后我举一部之前看过的电影吧,《奇迹男孩》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我在想现实中可否能发生如此美好的事情呢?

小男孩奥吉因为基因问题经历了多次面部整容,让他的脸变得十分扭曲,我在看到之初,内心也会有不适应,可是看久了,就习惯了。

就像他妈妈伊莎贝尔说:奥吉,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这是一张展示我们过往经历的地图。我们应该为它骄傲,就像妈妈额头上的皱纹,它展示着妈妈和你在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们是否容易把一个人的外貌去盖棺定论一个人的好坏?小奥吉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内心丑陋、阴暗,对人讽刺挖苦、整天郁郁寡欢的人。

因为他觉得自己丑,也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天天戴着太空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他并没有成为这样的人,相反他在用他自身的言行唤醒了其他人内心中的善良和温柔。

这与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妈妈伊莎贝尔在没有生下奥吉之前,她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博士正要毕业,有着大好的事业前途,为了奥吉,她放弃了学业和事业,专心在家教育孩子。

她每当奥吉出现情绪不良的时候,她不是生气啊或者抱怨啊,而是耐心地对奥吉谈心,把奥吉当作一个成年人看待。并且也允许奥吉用他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作为妈妈,她是不会怎么管的。

奥吉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不仅尊重和体贴妻子,还疼爱孩子,在生活有品位、有情趣,长的也帅。奥吉的父亲有一次在看到奥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和妈妈一样,父子俩坐在楼梯口,交谈了五分钟,也就是那五分钟,奥吉的情绪得到了平复。

奥吉的姐姐很独立,她知道她的弟弟脸上有缺陷,所以她要做一个不要让父母担心的人。从小到大,她能一个人搞定的都一个人来做,只有最爱她的奶奶理解她,知道她内心也是缺爱的,可是奶奶去世了,她内心对于爱的空缺没有去填补。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男生贾斯汀,从某种意义上讲,贾斯汀代替了她的奶奶继续继续去关爱她。后来她又与妈妈达成了和解,不是妈妈不爱她,而是爱得不够,妈妈带着一种严格的态度对待她,是为了让她更好地成长。

后来她出演了话剧,奥吉和父母一同去观看,表演结束以后,她和妈妈有了一次深深的拥抱。再后来一家人又参加了奥吉的一次演讲,奥吉演讲完毕以后,感染了全场所有人。

我们随着奥吉的视角,去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人,后来其他同学也愿意主动和他交往,并且对他就像正常人一样看待,我在想这会对一个人心灵的滋养起着多么大的影响。

在童年时懂得了宽容和体贴,这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去掉了浮华、去掉了燥气,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当你能宽容友善对待他人,你同时也在宽容友善对待自己。

在影片里我们留意到伊莎贝尔也不想一直做家庭主妇,她选择在家工作,她的博士论文被保存在一张软盘里,但是现在社会已经淘汰了软盘了,有很多电脑商店没有读取软盘的功能了。然而在影片快结束时,我们看到她终于找到一家店读取了软盘,提取出了博士论文并发表了出来。

我们会看到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是深入骨髓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一切就是这样顺顺利利,没有纠缠,没有打骂和吵架,只有温馨和舒服。

成熟的人是有边界感的,而建立边界感就是成熟的开始,只有每个人都树立边界感,才会获得独立,也只有了独立,才会有自由和幸福。